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立好规矩,网红店才“红”得久

2018年11月30日 07:31   来源:人民日报   齐志明

  一些网红店“开得快、倒得也快”,没有实现“长红”,归根到底是赚快钱的“流量思维”在作祟,追求短期效应

  最近,两则有关网红店的消息引起人们关注。一是广州一家餐饮网红店被曝出用变质肉和发霉大米配餐,存在严重卫生安全隐患,监管部门检查还发现,该店有些经营点竟没食品经营许可证。二是上海某网红餐厅倒闭,旗下14家门店全部关门,340余名员工被欠薪约330万元,实际经营人处于失联状态。

  所谓网红店,是指近些年通过网络手段积攒高人气的商铺。这些店铺推出的产品往往靠颜值吸睛,并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开店之初,人气很高,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多会经历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大落差”。比如,第一代网红店“赵小姐不等位”已不见踪影,火锅店“小龙坎”被曝回收“口水油”后元气大伤,“一笼小确幸”出现食物中毒事件……

  一些网红店“开得快、倒得也快”,来去一阵风,没有实现“长红”,原因何在?有的是没守住保障“舌尖安全”的底线,成为众矢之的;有的是“无证”上岗,被取消了经营资格。追求短期效应、缺少连贯的发展思路,是他们的“通病”。以“网红风”刮得最猛的奶茶行业为例,门槛低让创业投资大批涌入,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网络手段开展推广,奶茶品牌门店遍地开花,摊子大了,管理不成熟,品控把不牢,就很容易发生问题。说到底,这都是赚快钱的“流量思维”在作祟,没有按照“百年老店”的“长线思维”进行稳健投资与产业布局。

  市场监管缺位、规矩不全,是网红店“乱象多”“总犯病”的外因。有些服饰、食品网红店,并无线下实体店,多以微商等虚拟形式进行营销,一旦出现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就玩起“躲猫猫”的游戏。要适应商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趋势,织密监管网,守住规矩,堵住漏洞。

  “网红”并非一个贬义词,有的网红店至今一路飘红,比如图书领域的诚品书店、食品领域的一些老字号餐馆,其推出的新品持续为消费者所追捧。这背后的共同点在于:“店主”们认识到,网红店也是实体店,既然如此,就脱不开诚信经营、品质立身的行业圭臬,要持中守正、本分做事,承担起与名气对等的社会责任感,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按市场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创新,以持续不断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回头客。

  任何一个行业、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规则来护航,网红店也一样。对于那些假借创新名头、打政策擦边球的网红店,有关部门要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点评网站消费者的评论进行甄别、判断,提高监管针对性。坚持勤巡查、严执行、出重拳,建立常态化排查和不定时抽查机制,严查侵权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彰显规矩的威慑力。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实也有利于网红店“红”得更久。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对网红店应多一份问题意识    2018年05月04日
  • ·扶贫问责也要守法    2018年10月1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