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如果折算成5公里宽的防护林带,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半。如此人间生态奇迹是怎样造就的?
三北工程40年来走过的路,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40年间,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三北工程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寻找定位,发挥作用。三北工程坚持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统筹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工程建设成果。三北工程坚持尊重科学规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三北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咬定青山不放松,上下一心,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增强了持续发展动力。
40年来,三北工程与改革开放同步,造就了一大批作风扎实、热爱林业、关注民生、懂业务、会管理、敬业献身的林业管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潜心钻研科学技术、勇于探索和实践的林业科技工作者,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造林带头人,丰富和实践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三北地区区情的生态治理技术路线,走出了一条国家引导、群众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道路,为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了路子,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孵化器”。
建设三北工程,体现了党和国家改善国土生态面貌的决心和意志,符合三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激发了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积极性。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积极投身改变自然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40年来,三北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以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铸就了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核心的三北精神,成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三北地区的绿色成果是在三北工程旗帜号召下,领导苦抓、群众苦干、社会协力的结果。三北工程凝聚了三北地区广大干部的心血,凝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汗水,既改善了环境,又富裕了群众,深得人心,被称为“生命工程”“富民工程”“鱼水工程”,筑牢了发展之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北工程是中华民族关怀地球、心系人类的造福工程,体现和展示了中国政府对事关人类共同命运这一国际事务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这一建设成就,奠定了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基础;其建设历程,培育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道德风尚;其建设实践,奠定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事实证明,三北工程建设合乎民心、顺应民意,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生动体现。三北工程已经朝着规划蓝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好比绿色万里长城守卫在祖国的北方,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三北地区仍然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治理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没有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没有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展望未来,三北工程任重道远。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重点在三北,难点在三北。时代赋予了三北工程更为艰巨、更为光荣的历史使命,“绿色长城”必将彪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作者:黄俊毅)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