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快递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但十几亿件快递的包装物都去哪儿了?以北京为例,11日到19日,全市包裹投递量为8300余万件,同比上升59.6%,按照每个快递包装0.2公斤估算,平均每天产生1844吨包装垃圾。尽管纸箱包装、塑料包装和填充物都能再利用,但规范化回收依然困难重重。(11月21日《北京日报》)
其实不难发现,快递包装回收难,在“双11”的第10年,依旧难破解。以北京交通大学的“近邻宝”快递服务中心为例,门口的5组垃圾桶已全部“沦陷”,成为快递包装的“收容所”,许多纸箱摞得比垃圾桶还高,一些大纸箱塞不进去,就被直接放在地面上。其实,这并非是个案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即便媒体年年报道,但此类问题似若无解。
快递包装应该走好绿色循环路。而快递包装回收之路不畅,一则在于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随手扔还是常态;二则在于回收体系不健全,致使快递包装无处可放;三则在于回收快递包装成本往往大于新购置材料成本,致使企业回收积极性不高;四则在于缺乏强制性的手段等等,从而没有让快递包装走好环保路、循环路。
在快递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包装带来的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只停留在重视层面远远不够,行动才尤为重要。首先,须强化法律法规执行的力度。比如,应督促企业落实好《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以及新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实现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目标。
其次,应着力完善回收体系。《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基本建成专门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从目前来看,实现此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这也就需要各级积极行动,落实好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等优惠政策,推动各地加大对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的财政支持力度。
再者,应动员起公众的力量。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既涵盖了包装物料生产商、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个主体,也关联着千千万万的消费者。而国家邮政局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超7成用户会把快递包装当作“垃圾”处理,只有19%的用户将快递包装二次利用或他用。因此,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也至关重要,这也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此方面多努力。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双11”当天全国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13.52亿件,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4.16亿件。由此不难想象,快递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据悉,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制定的《绿色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预计年内发布。总之,期待绿色快递能够伴随回收体系的完善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