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信东风唤不回

2018年11月05日 07:16   来源:人民日报   何 勇

  下半年以来,东北地区好消息不断传出。8月末,民营经济500强的代表企业,与辽宁省签了近3000亿元的投资合同;10月上旬,黑龙江同江中俄铁路大桥中方段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未来中俄贸易又将增添一条大通道;最大的“利好”,则是习近平总书记赴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东北振兴6个方面要求……多种迹象显示:东北振兴虽然还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阶段,但有利条件正在增多,多方合力正在释放,振兴动能正在集聚。

  自2003年底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地方财政公共支出问题、企业生存问题、百姓吃饭问题、退休人员养老问题等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根本的矛盾、症结还在破题之中。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依然是体制机制性问题,是产业结构性问题。根本矛盾未破解,内生动力机制便难建立,发展很容易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波动。

  另一方面,东北经济的困难,表面是某些具体问题,比如政府债务、企业杠杆负债率过高等,但影响最深的还是信心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投资不过山海关”等唱衰舆论此起彼伏,对东北发展造成不小影响;东北部分干部群众信心不足,观望等靠有余,奋斗动力欠缺。因而,对于东北振兴,重塑信心至关重要。

  知耻者勇,改革者强,自信者进。东北三省无一例外地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东北振兴的“牛鼻子”来抓,步调一致地把营商环境当作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辽宁,省直事业单位改革一次性减少了90%以上的事业单位,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要求今年底全部完成,国企混改也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吉林,针对“不作为”的问题,省委痛下狠手,一次性免职19名干部;在黑龙江,与广东开展对口合作,把解放思想转观念放在第一位……一些困扰东北振兴多年的痼疾旧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逐步得到祛除,东北干部群众的信心也在一个个改革成果、发展成就中得以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面对东北振兴所遭遇的困难,中央给予极大支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受政策引导,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项目,持续进入东北,尤其是先进理念,正在改变着东北。东北地区的干部群众,经过政治生态的修复,正焕发出新的精气神,将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指示、关于东北振兴的要求转化为新的实践。

  眼下,东北振兴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关键在于乘势而上,夯实振兴根基。领导有担当,干部有干劲,紧锣密鼓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发展不松劲,作风不懈怠,矛盾不回避,攻克前行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挑战,不信东风唤不回东北全面振兴。

  (作者为本报辽宁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