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人之人终害己,数据造假何时休?

2018年10月31日 10: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日前,旅行平台马蜂窝被曝数据造假,2100万条点评中有85%以上是从竞争对手网站抄袭来的。业内人士表示,数据造假问题,包括刷单、刷量、刷分、搬运原创内容等,已成为行业的大问题,也是目前许多点评类网站的“潜规则”。

  严重程度超乎想象

  一是数据造假已成行业潜规则,被曝光的旅游平台马蜂窝数据造假,不过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在刷单、刷量已形成竞争态势之下,数据造假让一些商家和平台已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二是数据造假并非新生事物,存续日久且呈现出越打越严重的态势,在舆论持续关注和公众日益反感的背景下,治理处于相对滞后和低效的层次,致使这一乱象始终难以得到根治。【详细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是网络平台的生命线,只有保持足够多又优质的评价数据,才会吸引消费者,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盈利机会。因而,一些点评类网站不但对数据造假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还唯恐自己不造假就“不进则退”地“便宜”了其他造假者,或者放任纵容平台上的商家造假,以致数据造假成了点评类网站的“潜规则”。【详细

  成本低而追责很难

  点评数据造假成本低而追责难,也让不少点评类网站有了热衷数据造假的土壤。虽然在法理上实施数据造假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但由于其比传统的数据造假行为更具有隐蔽性,令消费者或相关权利人取证难,加之通过司法途径维权需要花费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且最终被赔偿的金额也不高,更是在无形中打击了消费者维权积极性,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详细

  刷单所带来的数据结果,对其他靠真实业绩而积累数据的商家而言,势必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靠诚实经营并长期积累的数据业绩,刷单者短时间内就可以搞定并实现赶超,这样的结果让人难以接受。既然低成本的刷单可以营造所需要的一切消费场景,甚至可以成为打压、抹黑竞争对手的工具,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下,效仿者只会变本加厉,助推数据造假乱象变得更为严重。【详细

  各方联动才可有效

  监管部门应该来捅一捅点评行业的“马蜂窝”,假的真不了,数据造假不应该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只有透明和真实,才能保证点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用户点评内容的保护,需要在法律上有所界定。目前来看,它既不属于有版权保护的文艺创作,也不被认为属于应当保护的个人信息,在版权保护和归属上仍属空白。【详细

  由于平台履责不力、调查取证难、维权成本高等多种因素,多方主体往往都投鼠忌器而难有作为。而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的相对脱节,也难以形成坚强有效的整治合力,与刷单炒信的严峻现实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因此,要回答“究竟能不能治好点评数据造假”,厘清各方责任并形成联动效应,才是真正的破题之道。【详细

  微言大义:

  @一叶:确实应该好好反思和整顿了。

  @不知道:造假也是害自己。

  @罗纳利:假的买家秀多得很。

  @我就想开了:不能叫潜规则了,明目张胆的刷单。

  @要快乐:学会承认错误,学会检讨自己,应该是某些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数据造假的问题,不仅是点评类网站有,其他行业也存在。正如有网友所说,这都不是潜规则了。劣币驱除良币之后,大家无法看到真的东西,骗人的人也会尝到被骗的滋味。现在,很多人都爱出国旅游了,导购介绍产品的时候,都要说一句,“不要担心,这些都是真的”。在你会心一笑的时候,或许可以稍微思考一些,这究竟是为什么?恐怕这比仅仅观赏风景,更值得玩味一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