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门”捅了谁的“马蜂窝”

2018年10月26日 06:40   来源:经济日报   

  最近,旅游网站马蜂窝深陷“抄袭门”。上周末,有自媒体账号“爆料”称马蜂窝旅行网涉嫌在用户点评数据中大量抄袭和造假。对此,马蜂窝一开始强硬回应,称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占比微乎其微,爆料信息存在多处不实,表示这是“有组织的攻击行为”。10月23日晚,马蜂窝CEO陈罡承认,马蜂窝在点评数据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开始对相关问题整改”。

  旅游网站为什么要在点评数据上“做手脚”呢?与携程、艺龙等主打旅行预定服务的网站不同,马蜂窝的商业模式更类似于旅行领域的大众点评,来自用户的点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用户的旅行决策,可谓马蜂窝的“核心资产”。从技术上来看,由于用户点评数据是公开的,极容易被其他平台“扒取”。在互联网公司跑马圈地的创业初期,“扒”内容并不鲜见,这样能吸引用户和商家使用,也可以给投资方交出一份“答卷”。

  但是,抄来的东西毕竟是别人的。马蜂窝这次是捅了其他国内外旅行网站的“马蜂窝”。点评信息越丰富,平台就越有竞争力,未经允许就擅自将其他平台上的点评信息据为己有,显然违反了诚信原则,属于不正当竞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都规定,经营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评价的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即使真如马蜂窝自己辩解的那样,抄袭点评属于其平台上个别商家所为,那马蜂窝也需要尽到商家管理、平台治理和信息审查的义务。

  在行业之外,这次“抄袭门”更是捅了消费者的“马蜂窝”。除了抄袭其他平台点评数据之外,马蜂窝还涉嫌水军账号炒热旅行推荐,营销号信息被反复推荐等行为。在包括影视、餐饮乃至旅行等靠评价吸引用户的应用,这两年水军泛滥成灾,屡遭消费者吐槽,但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经历和感受。这次爆料者以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算是给点评行业的数据造假上了“实锤”。以“真实点评”为卖点吸引用户,却试图用虚假数据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从根本上说,就是只考虑商业利益,罔顾消费者权益,只把用户体验挂在嘴上,心里惦记的却是流量和人气。

  与财大气粗的平台们相比,势单力薄的消费者缺乏分辨数据真假的手段,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极端的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很难单凭观感作出判断。因此,以此次“抄袭门”为契机,监管部门应该来捅一捅点评行业的“马蜂窝”,假的真不了,数据造假不应该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只有透明和真实,才能保证点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用户点评内容的保护,需要在法律上有所界定。目前来看,它既不属于有版权保护的文艺创作,也不被认为属于应当保护的个人信息,在版权保护和归属上仍属空白。

  一遇到负面新闻,就表示这是竞争对手刻意抹黑,已成为某些公司危机公关的“套路”,但“刻意抹黑”和“揭开盖子”之间的本质差别,就在于爆料是否属实。一旦义正辞严的回应被事实“啪啪打脸”,对企业的口碑只能带来更深伤害。学会承认错误,学会检讨自己,应该是某些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静)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