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着手机聊着天,大概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常见的场景,但最近一份研究报告还是让众多家长心头一惊。该报告显示,相较于美日韩,中国中小学生和父母交流频率最低,近半数中国中小学生父母会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
亲子关系中,手机可谓一个尴尬的存在。孩子沉迷网络,家长不胜烦忧;父母手机上瘾,孩子倍感冷落。应该说,经历诸多的负面案例后,前者已经引起了社会足够的警惕,但其实,后者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甚至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或许“父母玩手机,孩子出意外”尚属极端个例,但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心不在焉,当孩子想倾诉沟通时家长“零回应”,看似没打没骂没吼,传递出的却是“冷漠”和“疏离”。有人称之为“冷暴力”,直言这是一种情感伤害,并提醒此举可能筑起亲子沟通的高墙,并非没有道理。
更重要的是,此举还是一种错误示范。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是对父母的复刻。试想,你自己边玩手机边讲话,孩子怎能不边玩游戏边敷衍你?而一边拿着手机刷着屏,一边还严令禁止孩子沉溺电子产品,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如此言行不一,显然没有任何说服力。
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眼下,多少父母为了孩子殚精竭虑,终日思索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刚刚出生,新手父母对比各种奶粉、纸尿布,就想给他们最好的呵护;等到上学,忙着择校、挑选课外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甚至刷手机,很多人也会被“育儿经”的爆文吸引,各种收藏、分享、转发。但不得不说,如果连基本的陪伴、面对面的交流都做不到,再多的投入都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身边渴望亲近的眼神不去回应,却自顾自地哀叹孩子“不懂父母心”,根本上就是走偏了方向。
人们常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不断靠近,唯有父母的爱是不断离别。珍视和孩子共处的短暂时光,用心呵护这棵幼苗茁壮成长,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亦是难得的幸福。拥抱孩子,不妨从放下手机开始。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