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甚至让家长批改作业的“作业乱象”引发热议。家庭作业变身“家长作业”引关注;北京等至少7地已出台方案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专家指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代为完成。不过,也有受访家长、教师表示,学校给家长布置一些“轻量级”任务有助于增强亲子互动、对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也有助益。(10月22日《新京报》)
从表面上看,学生家庭作业,老师要求家长批改和签字,让家长适当参与教学管理,既能体验老师工作的艰辛,又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能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可以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教育方式。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仅批改和签字,而且亲自“代劳”,使学生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特别是,一些教师面对“家长作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小处讲,是一种懒教行为;从大处讲,则是教育责任的一种转嫁。可见,北京等多地禁止家长批改作业,是一种纠偏,具有导向意义。
事实上,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肩负着教育、管理好学生的社会责任,让家长批改作业,等于让家长承担了部分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过多地依赖于家长管理教学事务,那么,还要学校和老师干嘛?这种怪现象的存在,是家长大包大揽惯了,还是一些教师履职不够,值得探究。至于学生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显然已经背离了家庭教育的初衷。因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也是从源头上杜绝“家长作业”;让家庭作业,真正成为“学生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本身就存在过度参与学校教育的现象,对于禁止家长批改作业的规定,心存抵触情绪。更有甚者,一些家长乐当“陪读族”。不可否认,家长陪读,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些家长宁可放弃自己的事业,也要给孩子当全职陪读,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表现。殊不知,家长陪读,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是对孩子溺爱到极致的一种表现,不仅会削弱学校的教育功能,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可见,禁止“家长作业”,更须治理“家长作风”。家长对老师教学的过度参与,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秩序的一种横加干涉,反而推高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成本。如果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这种过度参与的“家长作风”,不加以管理和制止,任其无序发展,势必会污染校园学习空气,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特别是,禁止家长批改作业,关键是要严控家庭作业。比如,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严格控制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而且也压缩了家长过度参与的空间。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