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批改作业”是否该“一禁到底”?

2018年10月23日 11:29   来源:南方网   韩丽

  近日,辽宁、宁夏、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纷纷出台方案,明确禁止或限制中小学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批改作业。(新京报 10月22日)

  近年来,随着教育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度可谓“登峰造极”。进而,在教师和家长之间也就滋生出了各种问题,“家长帮学生批改作业”便是其中之一。

  网友针对“家长批改作业”是否“一禁到底”纷纷发声:部分网友对此持支持态度,认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不但减轻了家长负担,同时强化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部分网友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批改作业。

  那么,“家长批改作业”是否真的该“一禁到底”?在笔者看来,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家长、社会应该“因地制宜”“适度把控”,万不可“一棒子打死”!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职责——这是前提。“言传”是立德树人之标尺,“身教”是高山仰止之路径。试想,如果一名人民教师不能按时按质地为学生批改作业,怎么能够正确的把握自己的“授业”情况;如果一名人民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带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怎么能够称得上“立德树人”呢?任何以“家长作为子女的监护人,有义务为孩子批改作业”为名义的转嫁自己的“基本职责”,既是对工作、学生的不负责,更是严重的师德缺失行为。所以,“批改作业”首先要保证“教师作为主体责任人”这一前提。

  “适度参与”是家长的权利——这是“润滑剂”。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家长陪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做手工,美其名曰是“陪”孩子,可实际上却是自己手忙脚乱的忙了三四个小时,孩子只能眼巴巴的在在旁边看着……显然,这样的“越俎代庖”式儿的参与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这里所讲家长要“适度参与”、“因地制宜”的参与,绝非家长“全包”,而是家长根据自己孩子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孩子为“主”、自己为“辅”的适度参与,比如说做手工时要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家长负责协助;比如孩子做作业、看课外书时,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并积极与孩子分享感受……这些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成为了亲子间互动的“润滑剂”。所以,“家长是否批改作业”要坚持“适度”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因此,对待“家长是否批改作业”问题既要坚持回归教育中各参与者角色本位,同时也应避免“一禁到底”,走极端!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