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背后的安全隐忧不可忽视

2018年10月31日 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林维正

  无现金化正在成为世界的潮流,而中国则是这一潮流当之无愧的引领者。有媒体报道称,在国内已经相当普遍的移动支付技术,从满足中国游客的海外支付起步,开始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当地人带去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新方式,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本地钱包”。

  得益于后发优势,中国经过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移动支付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手机支付实现日常的各种消费,比如购物、出行、就餐等,已经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这种高效的支付方式,其所对应的应该是消费活动的安全性、低成本和灵活性。

  对于后两者比较好理解,消费者都有直观的体验。但对于安全,则并不简单。通常,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钱会不会因为移动支付过程而被盗取,导致个人财产受损。实际上,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比这要复杂得多,影响也远不止于此。

  比如在金融安全方面,移动支付往往与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监管政策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对移动支付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进行充分的评估,防止出现由此支付方式形成对其金融系统造成冲击的现象。这也是为何在传统电子金融支付系统较为发达的地区,移动支付的普及远不及中国快的原因。

  再比如,在社会秩序方面,影响也同样深远。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通过二维码扫描实现搭乘地铁、公交等出行工具,但交通系统接入这些支付方式,往往也意味着其安全防范能力需要得到相应的提升。试想一下,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内,地铁公交系统一旦受到网络攻击导致二维码扫描等移动支付方式失灵,对诸如北京、上海等每天有数百万人通过地铁出行的城市而言,将会造成多大的社会秩序问题。

  移动支付形成的挑战还有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金融风控系统的安全性。其中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验证性以及使用的合法性等问题,是金融系统运行的基础。

  因此,如果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那么,这将意味着个人隐私数据将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之下。通过电子钱包、电商平台上的各类支付交易记录和数据,犯罪分子完全可以“数字化”出另一个你。并且,这些数据往往会被打包起来,在“暗网”上进行售卖。如此一来,全球各地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在网络上扮演“你”,这个虚拟的“你”完全可能取代现实中真正的你,在网络世界里完成各种消费和交易。

  这种因为个人隐私、数据被盗取、冒充使用的情况,即使是最新的数字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可能无法完全规避。因为对方要证明他是“你”这个命题,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里,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从数据储存到数据使用,再到数据核算,都需要全链路进行保护,这包括加强立法、改进政策监管,提升个人安全意识,强化保护手段等。否则,数字化时代的“你”将可能无处不在,为所有“你”的消费买单。移动支付一马当先固然方便快捷,但安全才最为重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