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学生“快乐就好”的心态值得谁深思?

2018年10月26日 13:20   来源:东方网   犁一平

  “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人家还没绽放才华呢,就被选为‘没用的人’。”近日,一篇小学生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走红微信朋友圈,小作者在写作中流露出独立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被网友称为“一股清流”。该篇作文的作者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尤逸轩。这是其参加第四届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的海选投稿作文。(10月25日《扬子晚报》)

  这篇作文被称为“一股清流”,不“模式化”,缘于遵循了“我手写我心”的创作精神和态度。正是这种“没有约束”的写作态度,表达了小作者的真实想法:“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

  这不只是透露了小作者的心理想法,再现了小作者的学习心态与对生活的追求,还反衬了大多数孩子“忙于学习,快乐难求”的激烈竞争现状。比如,寒暑假俨然已经变成了“第三学期”,有的孩子最多报了7、8个培训班,真可谓“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上培训班的路上”,同时,孩子抱怨放假比上学还累,哪里有童年快乐、假期快乐?

  相比之下,尤逸轩可以快乐学习,日子过得轻松,心情舒畅,所以,笔尖流淌着快乐符号,非常写意,也让人看到了孩子的童心与天真,令人欣慰。尤逸轩能够快乐学习、生活,与其家庭环境有关。尤逸轩的爸爸有耐心,不拔苗助长;有信心,相信孩子;教育孩子有一颗平常心,不求名次。

  反观一些家长,非常功利,对孩子的分数、名次非常在意。主要表现在,一则平时关注孩子的分数,在班上、年级的名次。孩子分数降了,名次退了,则兴师问罪,孩子的压力大,家长更焦虑,孩子学习感受不到快乐,精神负担重,有的受不了某一次的考试成绩退步打击,出了问题,有的到了叛逆期,与家长对着干,学习直线下降。

  二则,为了提高孩子的分数,保证孩子“稳步上升”,给孩子报培训班、补课班等,给孩子加压,结果,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占了,学习得非常累,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没有与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的童年快乐体验。

  功利化的教育目的,培养出来的孩子,分数高了,成绩拔尖了,考上了哈佛北大,却失去了快乐,不符合孩子的教育、成长规律,孩子的人格未必健全,心智未必成熟,尤其不能抗压,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批评,值得家长、教育界用到社会反思。这就是一个小学生作文章给教育所提的醒。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