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要求我国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新工业革命中创造和释放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关键要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活力。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长河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我国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或新一轮产业变革。从历史经验、客观基础等来看,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我国已具备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的基础
按照关键投入品、主导技术及产业、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标准,世界经济史上至少已经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每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巨大跃升。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新工业革命。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当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工业革命的基础,有能力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
一方面,我国已达到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的基本产业技术门槛。根据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经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或引领国不一定是当时经济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但也一定不是经济产业基础薄弱的国家,需要达到一定的产业技术门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初,英国是最领先的国家,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领国不是英国,而是发展水平不如英国的德国和美国。不过,当时的德国和美国也并非经济技术薄弱国家,其产业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追赶指数,即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衡量)与领先国家人均GDP之比,是衡量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较好指标。若考虑将1870年德国和美国的追赶指数作为工业革命引领国须达到的产业技术门槛的经验值,中国发达地区目前已基本满足。与此同时,中国在新工业革命可能孕育的部分领域,如数字经济等领域,已经具备一定优势,基本具备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可以为新工业革命提供巨大的驱动力。新工业革命的驱动机制有两个。一是需求引领。我国庞大的国内需求将为新工业革命提供需求条件,诱导新技术的扩散和新产业的发展。二是供给驱动。新工业革命需要更多跃迁式创新,需要更多发挥新创企业的创造性破坏作用。这需要维持足够的企业纵向流动性,确保企业有足够的创新活力,推动更多的新创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庞大的市场空间可以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更大舞台,是维持较高企业纵向流动性的重要保障,将有利于推动新工业革命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键要激发人的活力
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必须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活力。当前,要特别调动好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以及各类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让他们“心热”。激励党政领导干部,一是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是要进一步抓好落实。其次是要着力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科技人员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要让他们“心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近年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的政策性文件,特别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比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对从事不同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实行分类评价,制定和落实鼓励创新创造的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政策红利的落实,核心是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信任和更大的自主权,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让绩效评价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
企业家及创新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工业革命的关键驱动力,要让他们“心宽”。历次工业革命都离不开一批批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新工业革命中,企业家及创新型企业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谁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的作用,谁就可能在新工业革命中取得领先地位。发挥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的作用,一是要努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特别是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为此,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认真解决产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二是要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下大力气改变一段时期以来出现的“清”而不“亲”的现象;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三是要努力维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反对各种垄断,防止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商业生态破坏现象,为各类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要激发全社会创业者的活力,让他们“心想事成”。为此,一是要治理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推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创新性活动和非创新性活动报酬结构再平衡,激励全社会创业者投身生产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二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促进新动能成长壮大。要简政放权,取消没有必要的准入限制;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要强化创新收益权保护,真正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才能激励创新;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创业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赵昌文 朱鸿鸣)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