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陈东升:真正的企业家时代已经到来

2018年03月02日 07:20   来源:经济日报   

  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有持续的企业家精神作支撑,要有一波又一波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不断登上舞台。当中国经济进入以效率和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阶段,真正市场化、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会更加适应并能够及时抓住这一机遇

  现在,真正的企业家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新时代里,如果想成为一家百年老字号的伟大企业,就要将“专注”做成品牌

  中国企业家群体是随着中国崛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企业家群体获得了新生并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孕育中国企业家群体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在政府的主导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共同带来了中国经济今天的繁荣。在这三股力量之中,国企是基础,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外资带来了资本、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如今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比从1978年的“几乎为零”上升到2016年的77.6%;外资企业就业人数在2013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2016年就业占比为6.28%。

  应该说,中国企业家群体成长的过程与企业家精神从无到有并逐步发挥重大作用的进程基本同步,同时也是产权所有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从无到有逐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征程,中国也进入了成熟企业家精神迸发的伟大历史时期。今天的创业是资本在寻找企业家精神,只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大家都会来投资。当然,最好的创业时期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创业者和企业家需要与全球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体系和资本体系中竞争。

  进入效率和创新的时代

  中国经济经过这4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效率和创新驱动的时代。中央已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新常态”的准确判断,其本质是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从投资、出口驱动为主向内需、消费驱动为主转型,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型。中国已经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老龄化社会也在加速到来,这一切使得中国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在于继续深化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实现社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核心力量之一。当中国经济进入以效率和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阶段,真正市场化、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会更加适应并能够及时抓住这一机遇。现在,真正的企业家时代到来了。

  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有持续的企业家精神作支撑,要有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不断登上舞台。美国150年的繁荣就是三股浪潮接连推动的,工业浪潮诞生了金融巨头摩根、钢铁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汽车大王福特;上世纪50年代的消费浪潮诞生了好莱坞、迪士尼、可口可乐、麦当劳等一批消费型大企业;到了今天的科技数据时代,又产生了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一批企业家。今天的中国需要面临三股浪潮叠加的挑战,因而也尤其呼唤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能力建设。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依旧需要紧抓制造业、实业,这是基础,但它们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一定会逐步下降。同时,服务业的比重会不断上升,目前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比基本都在70%以上。现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已经进入下半场,同时服务业大消费时代的风口才刚刚到来,中国企业一定要努力,力争在消费领域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

  一个巨大市场已经敞开大门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今天中国的崛起,不分东方、西方,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崛起的浪潮中,都会遵循一个看不见的共同规律。经历了早期的跑马圈地、野蛮增长后,这些经济体一定会进入秩序的时代、法治的时代。在中国,这个时代已经开启,也就是持续创新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里,如果想成为一家百年老字号的伟大企业,就要将“专注”做成品牌。企业家要专注做市场,就像农夫精耕细作,通过改善技术和产品取得更好的收益,赢得口碑。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已经敞开大门,只要坚持在细分行业里专注打造竞争力,一定能产生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

  企业家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盛的筋骨。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去年,企业家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又联合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企业家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保护,这一切都为企业家安心经营、持续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新时代里,企业家更要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坚持走创新和效率驱动的道路;把企业做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为国家创造税收,为人民和公益慈善事业作贡献;要努力成为社会的榜样与楷模,为社会传递永远的正能量。(作者: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陈东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