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搭乱建全家短命”“不出义务工全家无祖宗”“人畜不分居,又无子孙又无妻”……日前,有网友曝光,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补木村出现数十条诅咒式标语。10月20日晚间,墨红镇政府和补木村委会向记者表示,该标语虽用词不妥,但出发点是好的,贴出不久即已撕掉,并向村民作了解释。(10月22日人民网)
村民乱搭乱建、不肯出义务工等行为,的确是一个棘手问题,毕竟村干部没有执法权。但,对此就贴标语进行诅咒,这戳中的却是基层管理软弱乏力,是黔驴技穷的表现。虽然,村干部“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此操作却是于事无补,还适得其反。
现实中,有部分干部平时习惯“坐等上门”式的工作。照着政策规定“画瓢”很内行,要为群众解难题就成了“外行”。这些人,常常是坐在办事窗口,等着群众送上材料、证件,若一切齐备,公事公办倒也能做到,材料稍有不完备、不规范,或是与政策规定稍有不一致,便乱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或是一遍遍要求群众补充材料,或是以文件没有规定而搪塞回去。细究其中缘由,根本就在于不担当,怕困难,怕麻烦。
不为难事找借口,只为问题想办法。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推进不力,一些村民不了解不支持不配合,原因在哪里?一方面,基层干部自身工作不对路子,简单粗暴;另一方面,与群众交流少,感情投入少村干部与村民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往往都是街坊邻居,原本是很了解、很熟悉的。但,一些干部平时却少与村民交流、谈心,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沟通障碍必然在所难免。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近期央视上映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做群众工作,不是机械式劳动,是干群互动,没有感情做“润滑剂”,如何架起干群“连心桥”?所以,基层干部不要老想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管理人员,而与群众拉开距离。只有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才能让干群关系其乐融融,在良性循环中推动工作向善向好发现。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