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马璐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促进经济发展“脱虚向实”,鼓励勤劳致富、知识致富,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绝不能继续在“全民炒房”的亢奋中闭眼“狂欢”。
燕郊,一个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小镇,一个像北京又不是北京的地方。这里的炒房客见证了2017年3月环京楼市最后的疯狂,一夜入冬后,有的炒房客踩在房价顶点,如今血亏上百万,著名的“售楼一条街”陷入长达一年多的萧条,开发商和中介还在挣扎着找寻机会。(10月17日中国新闻网)
楼市风向真的变了。燕郊的购房者或许还在苦苦挣扎,有些地方的业主已经坐不住了,“围攻”售楼处,“逼迫”开发商不准降价。合肥院子、杭州滨江集团某项目等,因为降价引起了不少此前购房业主的不满,业主们前往售楼处维权,要求补差价、送车位或全款退房。
很多人信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这次“房闹”也并不能改变房地产“凉凉”的趋势。房地产市场化后,房价有涨有跌,购房者理应有这个心理准备。另外,购房时已签订合同,便要遵守契约精神。而另一方面,伴随着楼市调控趋严,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有房企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9月,全国各类型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共70次,年内累计次数高达385次。哪里房价过热,哪里就有政策出台,对炒房者是“露头就打”,限购、限售、限贷、限价、限商改住等彻底勒住了房价上涨的“缰绳”,扭转了人们的预期。
种种迹象都表明,房地产市场正在降温,无论商品房销售还是土地市场,都不容乐观。作为全国楼市晴雨表的北京,今年1月至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5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6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7%。1至8月,全国300城共推出各类用地18468宗,流拍890宗,占推出土地宗数的4.8%,较2017年上升1.2个百分点。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但中国房地产市场涨了20多年,使大多数人误以为房价只涨不跌。明知房价涨得不合理,但在集体无意识的非理性煽动下,许许多多的人加入其中,妄想最后“赚”一把。此轮调控从2016年9月30日拉开大幕,在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在2017年、2018年,一些城市仍出现了万人抢房的“盛况”。直到今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才彻底打击了那些看涨者。
其实,炒房者众,固然缘于投机心态,但也与过去的调控政策有关。以往的调控政策不能一以贯之,时紧时松,越调越涨,以致民众被“教育”得买房要“趁早”、有能力要“多买房”。所以,在房价回归常识、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时,最主要的还是要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下的中国,更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促进经济发展“脱虚向实”,鼓励勤劳致富、知识致富,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绝不能继续在“全民炒房”的亢奋中闭眼“狂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马璐)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根治“房闹”须坚持“房住不炒”
潘璠:兼顾棚改和调控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