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论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经济领域所发生的最大变化和进步,莫过于民营企业的崛起。人们的视野局限于“民营企业的生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民营企业的生存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具有更深刻的社会经济内涵:民营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要渠道,意味着它们是极为重要的社会稳定器;民营企业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它们的发达程度本身就是经济能否走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其实,民营企业始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可持续发展?再创民营企业的辉煌业绩,永葆我国经济领域“半壁江山”的地位,自然有多种因素,诸如政策保障、法律维权、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社会稳定、科技创新、国际环境等等,但民主管理乃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前不久,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工商联首次联合举办的“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现场会”在杭州传化集团召开,其议旨便是:以民主管理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毋庸讳言,我国大多民营企业起步较低,管理者、经营者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因此,无论在管理思想上,还是在经营理念上,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个人经验主义占据较大的比重,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乱指挥、瞎折腾,“想当然办事,凭冲动决策”的现象屡见不鲜。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即是有,也是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具体有效的机制配套和有力的措施。经过40多年的磨砺,民营企业的民主管理情形有了极大改观。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中,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民营企业就有398.7万家,建制率为89.4%;单独建立职代会制度的民营企业409.1万家,建制率为91.8%。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有435家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
民主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也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他还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迈进。当民营企业接纳了员工,使其有了生存和安全需求之后,自然亟需企业能给予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空间。民主管理的逻辑前提就是要把员工当作企业大家庭的一份子,要求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民营企业正是在这一良好的民主氛围中,保持发展后劲,提升竞争力。
这一推论业已被无数民营企业成功经验所证实。不妨兹举一二以管窥——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行业产销普降30%的严峻形势下,却连年年均增长5%。这个行业奇迹的取得得益于民主管理。该公司制定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和《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坚持把民主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和管理制度之中,形成了股东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两会并存、优势互补的格局;唐山鑫丰集团的每位员工都心存一本“明白账”,全然了解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是什么、产品的进货渠道在哪里、班组完成多少生产任务、能产出多大经济效益等关乎企业发展、职工利益的“关键问题”。通过厂务公开、协商共决等制度,不断丰富完善民主管理的内容和途径,维护了职工权益,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效益每年以10%速度上升;湖北达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员工为本”,依靠员工办企业,鼓励员工参与管理,近三年来,职代会共审议提案285件,办结率95%,员工满意率98%,实现了企业劳动纠纷为零、侵犯员工合法权益事件为零、群体性事件为零,企业发展生机勃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作出重要指示,为民营企业民主管理指出了前进方向。企业与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这是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制度的美好蓝图,而要日臻这一愿景,尚需矢志不渝地砥砺奋进!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