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书面作业”政策落实须双向努力

2018年10月08日 14:18   来源:光明网   张立

  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开学一个月来,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各学校作业量明显下降,但“不留书面作业”也让一些孩子刚刚进入小学的家长“焦虑了”,一些家长甚至建立校际交流群“补作业”。

  家长的焦虑情有可原,但如此进行下去,无疑与政策初衷相违背,抵消了不留作业的政策利好。政策的理想和理想的政策,在家长焦虑中尚有待进一步增强互动。

  实际上,不少家长曲解了《实施方案》的原意。《实施方案》表示,只是不给一二年级小学生留书面作业,由此空余出来的时间,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培养独立学习、观察能力。书面作业不是家庭作业的全部,把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和培养学习兴趣,家长们显然视之为与作业没有关系,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家长对实施方案的不认可。

  不过,从政策的实效作用来看,一些家长的焦虑也应该得到回应。现实的窘境是家长对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屈服,有的家长在子女幼儿园时期就报了不少补习班,周末补习让不少家长“比上班还累”。几乎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喧嚣中比拼。

  不留书面作业的政策,本想楔入靠各种培训班提升学生竞争力的高墙,但显然,政策的良好初衷仍然与其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等传统思维有冲突,这也就造成了良好的实施方案在现实博弈中被家长所抵制。如果想发挥《实施方案》的积极作用,仍然需要再提升政策的站位高度,优化与家长的互动方式。

  教育政策的落实,不仅有赖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折不扣地抓落实,也有赖于千千万万的家长报以相向的努力。此消彼长的作业拉锯战,并不意味着孩子多么有机会接触到成功“金字塔”的顶端,而是在重复题海式战术上甘心前行。在学习教育上,不少家长宁可多作业,把自己当专家也不愿意、不敢相信教育专家的改革努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学生的成长,也需要家长多一些耐心,多从教育规律上入手教育和培养孩子。而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加快教育政策中的传统思维,找准教育的立足点和切入点,真正让不给一二年级学生留书面作业落实到位,让阳光教育真正照亮现实。如此,才能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全面、丰富而有个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