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来,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各学校作业量明显下降,但“不留书面作业”也让一些孩子刚刚进入小学的家长“焦虑了”。记者采访了解到,有家长搜集多所小学家长微信,组建校际作业群,每天傍晚家长们会将自己孩子就读学校的家庭作业发到群里交流,家长们各取所需。(10月7日新华网)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3小时,为全球2倍。然而,这样的“大数据”,是用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换来的。2016年,河南南阳一名年仅15岁的初中男生,居然猝死在早自习的课堂上。据媒体报道,孩子出事之前,经常晚上写作业写到12点多,未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见,孩子是“过劳死”,作业负担,已成为孩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如此语境下,各地中小学减少书面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也是一项减负举措。殊不知,一些家长以“作业太少”为由,集体“投诉”校长,并建群给孩子“加作业”,表明义务教育已陷入了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恶性循环。
回顾教育减负历程,从国家到地方,尽管各级教育部门的“减负令”,锲而不舍地推出了数十年,却难见实效,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官方释放的减负利好消息,似乎并未收到多少舆论赞许。前不久,有篇文章在朋友圈尤其是家长圈,掀起不小的波澜。此文间接提出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学校在实施减负,但是因为升学压力不减,家长又纷纷为孩子增负。换言之,即便是学校执行了“减负令”,也难以阻止“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发生。家长嫌学校作业少,建群“加作业”,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换言之,家长建“作业群”,折射教育减负困境。这显然值得多方反思。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同时,要告诫家长:既然让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美好愿景,那就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违背自然法则,不要“好心”反而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再者,教育“减负令”,应增加处罚条款,不仅针对教育部门和学校,家长违反了“减负令”,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惩戒,以此倒逼他们善待自己的孩子。
特别是,若想教育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对基础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高考招生,要打破“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以此倒逼学校回到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的健康发展轨道。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