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应对“童星骗局”,要擦亮眼睛

2018年09月29日 07:45   来源:红网   言言乐

  湖南湘潭的一位家长,为9岁的孩子何翔报名了一部儿童网络电影的演员选拔,付了12800元,参演“一号角色”。但拍摄后,他发现孩子仅有三个镜头外加一句台词,同级别演员多达59人,“一号角色”前还有7名“主演”。家长自认遭到了欺诈,将影视公司告上法庭。(9月26日《潇湘晨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万众瞩目、日进斗金的明星更是不少家长的梦想,这种心理就给骗子创造了机会。当自己的孩子被所谓的星探一番天花乱坠甚至言过其实的赞美之后,不少家长会心花怒放、自信爆棚,认为这是千里马遇见了伯乐,将星探的信口开河当成了一条光辉灿烂的人生巅峰,这其实就是骗子最常用的方式,即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让被害人形成错误的认识。

  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有补课的、有教艺术、教体育的等等。完全丧失理性判断的家长则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名义,花钱给孩子购买了寄托厚望的童星培训服务,可是最终却收获了一场骗局,损失的不仅仅是财产,还有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大家也要注意,培训班也是鱼龙混杂,不少是靠忽悠、哄骗甚至欺诈拉家长上钩的,您一定得擦亮眼睛。

  忽悠机构布下套路与陷阱,瞅准的就是家长希望寻找一夜成名的登天捷径。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优秀的。很多家长心底里都有一个童星梦,希望孩子不用像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通过日积月累的勤奋刻苦与努力去拼搏、去成长,而是希望通过一次不平常的“偶遇”,被发现、被发掘,迅速成为耀眼的明星。

  如果孩子是自愿选择的演艺道路,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但家长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当孩子没有达到希望值的时候,家长不要觉得一败涂地。

  从古至今,都没有那么多的捷径可走。要学会脚踏实地,学会在平凡的世界里实现人生突破。而就目前来看,许多未成年人依然需要精神补“钙”。其次,应对“童星骗局”,整个社会首先应在法律、道德上起到约束作用,尽可能地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干净的成长环境,在家庭方面,孩子的监护人需要真正地起到监护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问题孩子”更需善待    2018年09月28日
  • ·家校合作不妨来点博弈    2018年09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