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家校合作不妨来点博弈

2018年09月27日 06:53   来源:红网   程振伟

  小学班级群,小学生爸爸深夜给女老师发了一条微信,群瞬间炸了!微信是这样发的:老师都睡了,作业那么多,我闺女却还没睡觉。不过,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位“挑事儿”的家长直接被老师踢出群了。(9月23日《大河报》)

  开学了,正当媒体热炒“家长如何在家长群中弱势”,渲染家长群“如何成了焦虑、马屁、戏精的发源地”“家长们又如何的无奈”,这位“挑事儿”的家长揭示了“家长群”的另一面——原来,家长并非全然消极被动的一方,他们至少也能就作业量过大提出质疑。

  何谓家长群?家校合作的交流互动平台,带有“网上家长会”的些许性质,家长们当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否则要家长群干吗?至于媒体所说的“家长群成马屁群”,那是因为有些家长心怀私心,自我让渡了权利,怕“自己得罪了老师苦了自家孩子”。

  可是,不要低估了老师们的坦荡公平之心,试想如果家长没有“帮自家孩子处处得利”的想法,犯得着觍着脸时时给老师上眼药?说白了,家长群变异,也是被部分家长惯坏的。但它确实暴露了当今家校关系的一个问题:少了对话或者说博弈,多了迎合和算计。

  教育本就不是一家之事,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得形成合力。可任何合力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一家独大,也需要有博弈存在。唯有正向积极的博弈,才能促成好的教育占领高地。少了博弈,谁过于强势,对教育都非福音。如教育家李镇西常说的“家长总是不信任教师”当然不好。可是如果教师太专断,学生的正当权益很容易被侵犯。

  近来媒体曝光的“奇葩作业”,其实就反映了一些教师过于强势。佛山一小学数学老师留的“数一亿粒米”的作业,太过于任性,如果多考虑家长的感受,还敢如此傲慢?还有上海网友爆料,幼儿园要求家长定期看一档网综,并提交1万字观后感,有家长熬夜写到凌晨三点。这是借教育之名,严重干涉了家长的正常生活,某种程度来说,是对家长正当休息权的剥夺。如果平常家校关系中多一些博弈,让老师明白“教育管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还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

  过去认为,学校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可如今我们越来越明白,家长在其中切不可缺位,当然并不是说“强征家长去学校做助教”,而是说家长在教育安排中也要有相当话语权。家长会,不能成学校一言堂,家长群,不能让家长“只是一个头像”“只负责给老师点赞扮演应声虫的角色”,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共同目标,家长不仅可以发表独立观点,而且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被听取采纳,而不能被认为“太自我,损伤了教师权威,动辄被处以请出群的惩罚”。

  有人抱怨家长群“充斥着焦虑、马屁和戏精”,可知问题主要出在自己身上,当你自我让渡家长该有的权利,总琢磨着“怎样巴结老师让Ta对自家孩子好一些”,家长群很容易变成“老师单方面发号施令的场域”。家长群为代表的家校合作,还是要来点博弈,特别是教育理念方面的博弈,家长不是要“挑事儿”,而是要“担事儿”,但凡对孩子们学习成长有利的,都可以畅所欲言,而教师也要有雅量,用集体智慧和民主理念管理班级,这样的话,你的权威不仅不会削弱,反而能赢得大家的更多拥戴。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幼儿园调查需要问房价吗?    2018年09月13日
  • ·开学季,上好财商第一课    2018年09月06日
  • ·禁手机入课堂 需要多方配合    2018年09月0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