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给抄袭学生0分 高校需要这般较真劲儿

2018年09月17日 07:39   来源:红网   陈莎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苏湛教授因给22名学生课程作业零分的新闻火了。据报道,学生之所以得零分,是因22名学生的课程作业全部抄袭他人作品,违反了期末作业需“原创”这一要求。

  苏湛老师给22名抄袭他人作品的学生零分,是苏老师与学生、对学生完成课程基本目标的一个较真。这份较真能成为新闻、供网络热议,反衬出当前高校教师在对待学生成绩考核不严格、不较真走过场态度为普遍现象。

  为什么高校教师对学生期末成绩考核结果不较真、考核放水会成为普遍现象呢?作为一名刚刚踏入高校大门的青椒老师有细微的体会,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考核较真与否存在着矛盾和无奈心理。一则,多数老师是出于爱护学生的心理,最常见的是明明考核成绩离及格差一截,但仍会想法子让学生及格,害怕学生挂科影响就业、读书深造等。甚者,还会担心挂科伤害学生自尊心,产生心理疾病。二则,不较真有老师‘讨好’学生之嫌。学生评教是高校对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年度考核。为此,就存在不少老师放水‘讨好’学生现象。

  细想,多数不较真老师的出发点要么是治标不治本的爱护学生,要么就是为了自己年度考核漂亮的私心。说到底是对学生、教师本人要求不严格,是敷衍教学。

  高校需要较真的老师,这对学生、对老师本身而言都有一种积极作用。记得笔者读大学时,专业课老师要求一写作课程必须在纸媒公开发表两篇作品算课程及格标准。这一考核标准让当时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很痛苦,但老师态度却较真强硬。痛苦归痛苦,在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在讲授课程也坚持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受感染也勤奋地练习写作,最终该门课程所有学生全部完成考核标准。一学期下来,对学生而言,不仅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能力,更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更促成该门课程向精品课程发展。

  当前,高校需要更多在教学中有长远目光,有育人意识的较真老师。较真是对学生负责,是事物规范性的伦理教育。高校考核较真是让学生懂得认真做事做人的基本品质,这既能促使学生自律自立自强,使学生成为更好地自己,也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最需要的品质之一。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