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苏湛教授因给22名学生课程作业零分的新闻火了。据报道,学生之所以得零分,是因22名学生的课程作业全部抄袭他人作品,违反了期末作业需“原创”这一要求。
苏湛老师给22名抄袭他人作品的学生零分,是苏老师与学生、对学生完成课程基本目标的一个较真。这份较真能成为新闻、供网络热议,反衬出当前高校教师在对待学生成绩考核不严格、不较真走过场态度为普遍现象。
为什么高校教师对学生期末成绩考核结果不较真、考核放水会成为普遍现象呢?作为一名刚刚踏入高校大门的青椒老师有细微的体会,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考核较真与否存在着矛盾和无奈心理。一则,多数老师是出于爱护学生的心理,最常见的是明明考核成绩离及格差一截,但仍会想法子让学生及格,害怕学生挂科影响就业、读书深造等。甚者,还会担心挂科伤害学生自尊心,产生心理疾病。二则,不较真有老师‘讨好’学生之嫌。学生评教是高校对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年度考核。为此,就存在不少老师放水‘讨好’学生现象。
细想,多数不较真老师的出发点要么是治标不治本的爱护学生,要么就是为了自己年度考核漂亮的私心。说到底是对学生、教师本人要求不严格,是敷衍教学。
高校需要较真的老师,这对学生、对老师本身而言都有一种积极作用。记得笔者读大学时,专业课老师要求一写作课程必须在纸媒公开发表两篇作品算课程及格标准。这一考核标准让当时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很痛苦,但老师态度却较真强硬。痛苦归痛苦,在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在讲授课程也坚持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受感染也勤奋地练习写作,最终该门课程所有学生全部完成考核标准。一学期下来,对学生而言,不仅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能力,更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更促成该门课程向精品课程发展。
当前,高校需要更多在教学中有长远目光,有育人意识的较真老师。较真是对学生负责,是事物规范性的伦理教育。高校考核较真是让学生懂得认真做事做人的基本品质,这既能促使学生自律自立自强,使学生成为更好地自己,也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最需要的品质之一。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