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有所养”的悲喜剧

2018年08月27日 15:02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犯罪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日本,高龄犯罪人士被称为“银色罪犯”。据路透社报道,日本60岁以上的罪犯占全国监狱人口数的2成,比10年前上升了7%,其中许多老人都是入狱6至7次的累犯。

  为什么“累犯”的比例那么高呢?说来令人有点不可思议,不少“银色罪犯”都是故意犯事儿,一次出狱以后,又主动设法“二进宫”“三进宫”乃至多次“进宫”,为的竟是能够在监狱里“安度晚年”。他们或因为孤独寂寞,或由于生活穷困,觉得大墙之内的生活还优于大墙之外。一名“奶奶罪犯”表示,她丈夫去年死了,也没有孩子,她非常孤独。自己一个人去超市买了蔬菜,看到一袋子牛肉,非常想要,但这对她来说,经济负担太重了,于是她只好偷,进了监狱,过得反而较愉悦。还有一位78岁的老人,因偷了一瓶能量饮料、一罐咖啡、一罐茶、一个米饭团子、一只芒果而第三次入狱,被判一年零5个月。他说,“监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沙漠里的绿洲,一个放松和享受舒适的地方。虽然在这里我没有自由,但是也没有任何操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聊天,还有富含营养的一日三餐。”

  监狱,是囚禁犯人的牢房,按一般想法,人们都是“拒而远之”的。然而,世事纷繁难料,不少地方早就出现过愿在牢里“度过余生”的人,一些文学作品对此均有反映。影响较大的要算美国作家欧·享利(1862-1910)所写的《警察与赞美诗》。作品主角苏比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因为寒冬难捱,想去监狱猫冬,所以他故意犯罪,砸窗骗钱,扰乱治安,调戏妇女,小偷小摸,不停的刻意违犯法律,就想着被警察抓进监狱。然而,警察就像睡着了似的,对他的违法行为置若罔闻,让他沮丧而消沉,后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警察逮捕了他,被判处了三个月监禁,送他进了梦寐以求的牢房。

  欧·亨利生活的年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各类社会矛盾不断积累的时代。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跟不上,各类低端劳动者、底层人民,贫困潦倒,生活艰难,从而产生这种老有所养异化为“牢”有所养的怪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伴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剧,老年人的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银色犯罪”大都建立在生理、心理变化、社会机制的匮乏之上,其中一些耐不住孤独与贫困的老人,就会像欧·享利笔下的苏比一样,通过犯罪而自愿走入牢房。2016年年底,山东潍坊青州一名尚在假释期的65岁李某,为了能回监狱养老,又故意实施抢劫犯罪。2017 年,湖南省祁东县村民傅某认为”牢“有所养,遂故意犯罪,不仅要求法官多判几年、不想被减刑,出狱后还抱怨敬老院生活比不上监狱。河南一位86岁的囚犯孙某,由于年老瘫痪,监狱里配有护理人员为他护理,饭食也是监狱特供。出狱后民警回访,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政府,我想回监狱。“

  这表明,“银色犯罪”虽与老年人的个人品质修养脱不了干系,对老年人也仍有一个教育管理问题,但老年人犯罪率的快速上升,特别是出现了不少愿在“牢”中养老的老人,也提醒社会方方面面要紧随社会的变化,加速养老设施的建设,提升养老的水平,让所有老年人真正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无生活之忧,少孤寂之苦,不再向监狱求出路。有识者认为,老年人犯罪治理既在刑法之内,更在刑法之外,需要有更多的综合治理手段,而不是仅仅依靠刑法威慑治理。我以为然。如此,“老有所养”变为“牢”有所养的悲喜剧也就会落幕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