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直播: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2018年08月21日 07:59   来源:深圳特区报   赵强

  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服务许可、备案管理,强化网络直播服务基础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存量违规网络直播服务清理工作。要求落实用户实名制,加强网络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单。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近年来日益流行的网络社交媒体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受众喜爱。但受利益驱动,网络直播平台鱼龙混杂、藏污纳垢的现象也为众所诟病。净化网络直播不仅是民众的呼声,也是道德与法治的要求,更是保证网络直播输出内容健康,保持与提升网络直播平台内在价值的迫切要求。

  净化网络直播的难点在于,在利益的勾连下,网络直播产业链很容易被污染,进而孳生出一条条“黑色利益链”。不久前,在“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江西“扫黄打非”部门查办了一起网络直播涉黄案件,不仅由“夫妻播黄”顺线查出涉及全国20余省市的220个淫秽直播平台群、180个直播家族主播群、78个直播平台推广群、150个淫秽视频福利群,还发现这些违法直播平台的技术支持竟然来自合法企业……违法的与合法的,相互配合、互相掩护,结成了“黑色利益链”,既助长了违法网络直播扩散的速度,也让违法网络直播屡禁不绝,难以除根。

  所以,净化网络直播,就当阻断“黑色利益链”,“黑色利益链”不连根拔起,网络直播的产业链就不会健康发展。《通知》首次明确了行业监管中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等的各自责任,就是要严格推动互联网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不能链接上“黑色利益链”。不仅如此,每个环节还都有阻断“黑色利益链”的责任,一旦发现有非法内容输出、传播,就有责任将其列入黑名单,停止其服务。“黑色利益链”被阻断,净化网络直播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网络直播难以净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直播平台服务具有多样性、匿名性、瞬时性、多变性、隐蔽性等特性,致使一些违法者不停变换“马甲”,这边被打击封禁,那边又可能死灰复燃。例如,去年被打击的“狼友直播”平台就是在短短30天里,进行了3次版本升级,10余次变换域名和软件下载地址,名称从最初的“狼友”变更至“梦幻”,后改为“逆境”;而且从事淫秽直播表演人员都是以虚假信息注册,大部分银行账户也是冒用他人户名登记的。显而易见,阻止网络直播违法者不断“变身”逃避打击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求各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对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的ICP、IP地址、域名等信息报备核验,就是要落实用户实名制,以便随时戳穿违法者的“画皮”,令他们无处遁形。《通知》里提出的相关要求,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兼具打击力与威慑性。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通知》进一步明晰了网络直播的规矩,网络直播只有更加守规矩,才能行稳致远,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用好网络直播传播正能量    2018年08月21日
  • ·以严格执法终结混乱的网络直播    2016年12月15日
  • ·网络直播岂能任性    2016年12月06日
  • ·网络直播业应加强自律    2016年12月01日
  • ·网络直播规范管理要跟上    2016年11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