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屡禁不止的“僵尸网站”早该关掉

2018年08月21日 07:42   来源:红网   曹瑞晓

  河北网信管理执法微信公号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下发了《关于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的通报》,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网站“互动交流栏目长期不回应”问题受到通报批评。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履行网站建设管理职责不到位,网站运维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对网民留言长期不回应,对河北省政府网站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8月20日澎湃新闻网)

  政府网站是联系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窗口,其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及时性。老百姓有需要咨询或投诉的,敲敲键盘发个帖子,提交上去,得到及时回复,既公开透明,又快捷便民。但有些政府网站中的地方栏目,内容长期不更新、徒有空架子,或者对群众反映问题视而不见、模板化回答,无疑使政府网站成了摆设。这样的“僵尸网站”,成了群众的“伤心之地”,不仅违背了设置政府网站的初衷,也毁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更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

  然而,从换名字不换内容的“双胞胎”新闻报道,到官员八卦等网站丑闻,从网络问政不回复、不过问,到“民生连线”如同虚设,政府网站上演过各色各样的“情景剧”,也让公众看得眼花缭乱、瞠目结舌。闹剧的背后折射出为民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的缺失,是形式主义埋下的祸根。而纵观无数失职失责的处罚结果,往往都是一罚了之、一处而过,如此“隔靴搔痒”的处理模式,有纵容之忧,更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政府网站显然不仅仅是政府的“传声筒”,更是社会公众参与政务运行的重要通道。给政府网站“瘦身”,关闭“僵尸网站”“睡眠网站”等不合格的网站,并进行集约化管理,不但可以可以节约财政支出,整合政府资源,还有利于统一监管。但是,网站“瘦身”并不意味着一关了之,关之大吉,不仅要在数量上“瘦身”,更要在服务上“升级”,信息公开的力度不能削减,政务服务不能“缩水”,政府网站要给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对于新媒体政务而言,有的地方,网络政务缺少客服维护,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对于网民诉求只求有回复,不求有结果。这样做只是为了糊弄上级,安抚百姓情绪,而面对棘手的事情则拖一天是一天,哪管人民的急切诉求。这样的状况,如果任由其“野蛮生长”,只会令政府的新媒体平台像“僵尸网站”一样,沦为“花架子”。因此,对一些重复建设、运营管理不善的政务新媒体,要进行有计划关停整合,通过“瘦身”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样做不仅能够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更有助于政务服务得到统一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整治“僵尸”政府网站,要关停,更要整合,有问有答,及时回应,解决民众所“问”。还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处理好,如此,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