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恢复城轨审批释放出的信号?

2018年08月16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将减税作为优先选项的前提下,不能放弃或者排斥基建项目的投资。根据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我国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基建项目缺口和短板,需要通过新一轮的投资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据吉林省发改委消息,国家发改委召开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意味着,在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暂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工作后,该项工作重启。

  目前,社会各界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格外关注。到底是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还是通过减税让利激发市场活力,引来各方热议。笔者认为,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态势的发展变化,我们不能将基建和减税两者对立起来。应该以减税降费为优先选项,但不能放弃或者排斥基建项目投资。

  应当承认,减税对于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其中,中小微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因此,通过减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当前的税收是以间接税为主。间接税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现价为计税基础,在相对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中,价格上涨,税收跟着增加,相互作用促进价格进一步上涨,价格下跌,税收也随之下降,相互作用促进价格进一步走跌。所以,通过减税降低价格运行中的税费负担,在当前CPI有上涨压力的背景下,对于稳住CPI也具有重要作用。

  将减税作为优先选项的前提下,不能放弃或者排斥基建项目的投资。根据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我国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基建项目缺口和短板,需要通过新一轮的投资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基建项目建设也是当前应对经济运行变化的重要选项。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要解决好重复投资、低水平投资和项目建设可行性不足等问题,平衡好地方债务与项目建设投资收益等关系。要做到这些,就要加大基建项目的透明度,切实提升项目决策的质量和效率,防止一些地方盲目上项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扩大地方债务风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两条腿”走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扩内需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