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众筹如何不再“雾里看花”?

2018年07月28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吴晟认为,网络众筹为“穷病”的医治带来了希望。骗捐事情屡次发生,则会逐渐毁掉这条属于穷人的救命通道。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烦恼最是无情夜,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温存未必就是体贴,你知哪句是真,哪一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要用一首歌来形容近些天来很多人的心情,这首老歌《雾里看花》恐怕最能触动心弦。

  当一些食客看到“18元的烤鸭”琢磨是否应该下嘴之时,当一些市民看到“亿元大桥通车四个月破损”叹息“豆腐渣”又出现之时,一些有爱心的网友正经受着“扎心之痛”。近日,某大学生病重,其母亲通过某平台筹款25万余元。随后有爆料称,筹款发起人家境殷实,家中有房有车有店。目前,筹款发起人和平台沟通决定变卖家产,退回善款。

  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善良的人,面对他人的求助,愿意帮一把手。当慈善遇上“互联网+”,人们就可以通过更便捷的渠道获知信息,并拿出钱给需要的人。但“互联网+”也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事半功倍;没用好,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呈几何倍数增大。人们的慈善心一旦被欺骗了,想要再修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网络众筹为“穷病”的医治带来了希望。骗捐事情屡次发生,则会逐渐毁掉这条属于穷人的救命通道。众筹平台作为慈善募捐推向社会前的“守门员”,无论是审核求助资料的真实性,还是跟踪监督善款去向,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众筹平台上的个人求助项目在过程、效果上缺乏规范,也亟须相关法律尽快打上补丁。

  当然,监督也不能代替信任。信任与监督两者需要优势互补,需要良性互动。制度经济学认为,信任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成功合作的必要条件。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就容易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和共事的成本。一撇一捺是个人,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只有相互信任和支撑,才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个稳定的根基。

  进一步说,信任是建立在道德和良知基础上的。中国社会由鸡犬相闻的“熟人社会”向现代工商业下高流动性的“陌生人社会”转型,道德和良知以契约精神和公民责任的形式继续在法治社会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有句话说得好,沧浪之水,人不能自决清浊,但无论是清是浊,都不妨碍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同样不妨碍人尽可能地保有良知。

  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历史场景总是以惊人的相似重复着,戏外有戏、戏中有戏,只是改编了剧本并换上了新演员。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如果只是沿着技术崇拜的路径前行,缺乏人文精神的烛照,网络骗捐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或许我们还需要继续“雾里看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吴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别毁了水滴筹这条穷人的救命通道

     网络众筹漏洞亟须法律补丁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