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毁了水滴筹这条穷人的救命通道

2018年07月27日 07:30   来源:红网   李先梓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四川传媒学院大二学生黄丽辰因病重,其母亲邓芳英通过水滴筹平台筹款25万余元。随后,因被指家境殷实,黄丽辰通过QQ空间回骂称:“我妈能挣钱关你什么事?老子家里住的房就算几百万关你什么事?”目前,黄丽辰已删除骂人的相关动态,并就此道歉。邓芳英也在筹款动态中回应,当时曾考虑卖车卖房筹钱救命,目前已和平台沟通,决定变卖家产,72小时内退回善款。水滴筹平台也表示筹款人的信息公示项已增加房产、车产等经济情况相关信息。(7月26日《北京青年报》)

  虽然当事人已经道歉并表示退回善款,虽然水滴筹平台也增加了筹款人的信息,但这件事还是让人们心里发堵:一是感觉自己的爱心被欺骗了——原来水滴筹中的筹款人信息和事实完全大相径庭;二是感觉到自己的爱心被侮辱了,黄丽辰在QQ空间的辱骂更是令人从心底里感到了一股凉意——没有愧疚,没有感恩,只有无赖一般的撒泼。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诧莫名:为什么骗捐者可以如此嚣张跋扈?

  应该说,水滴筹平台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慈善创举,从名字就可看出,它的最大优势是传播面大,参加者众,可以将滴滴水滴汇聚成涓涓细流,对于等钱救命的人们来说堪称是一场及时雨。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为“穷病”的医治开启了一条充满希望的绿色通道,同时也起到了启迪人们爱心,净化人们心灵,催发人们善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按照一般理解,水滴筹有两个重要的属性,第一,它是穷人的专属救命通道,不仅富人止步,家境相对宽裕的人也不能进入;第二,它救急而且救命。也就是说,只有当一筹莫展的穷人亟需救命的时候,水滴筹才应该去发挥作用。拿这两条属性来衡量黄丽辰及其家人的这次水滴筹筹款行为,黄丽辰和家人无疑具有很大的骗捐嫌疑。

  有网友痛心地指出,很多患病的人其实家境优渥,只是不想自己出钱而已,动辄就希望让网友替他买单。而真正需要用钱的穷人,反而有很多人意识不到来网上筹钱这种事情,又缺乏足够的人脉资源来帮他们传播,所以这些筹款有不少已经变质了。长此下去,会产生负效应,人们会对水滴筹这种募捐筹款平台失去信任。一旦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发起水滴筹时,人们反倒会因为怀有疑虑而不予帮助。果真如此,会逐渐毁掉了水滴筹这条原本专属穷人的救命通道,以后穷人的生存空间也许会因此而更加逼仄。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人们往往有一种共性心理:一旦在某类事情上受到了欺骗,会对以后发生的同类事情失去信任。这种心理甚至还会传染蔓延开来,形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切实核实好筹款人的真实信息,如何杜绝非穷人非救命情形的介入,不仅水滴筹平台需要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所有的爱心人士也要发挥好积极的监督作用,坚决维护水滴筹平台的慈善属性,让那些企图染指水滴筹平台的富人和准富人无所遁形,让这条穷人的专属救命通道真正畅通无阻。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水滴直播永久关闭是种进步    2017年12月25日
  • ·水滴关闭,技术不应成为帮凶    2017年12月21日
  • ·水滴直播永久关闭的警示    2017年12月21日
  • ·水滴关闭 隐私安全了吗?    2017年12月21日
  • ·水滴直播停播,法制补位当跟上    2017年12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