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关闭 隐私安全了吗?

2017年12月21日 10:11   来源:北京晨报   

  因为一篇《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文章,水滴直播的公共场所监控直播视频所引发的隐私侵犯风险,进入公众视线。此后,虽然360方面做出了相关解释,但仍然无法廓清公众担心和忧虑。12月20日,360公司宣布主动、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水滴直播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滴直播本身是一个响应用户需求而出现的创新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水滴直播平台的一些功能存在争议,也存在被恶意利用的可能。“经过技术团队的努力,综合分析后我们决定关闭水滴直播平台。”(12月20日《澎湃新闻网》)

  ●析理

  事涉隐私 不能逾越底线

  虽然说,某些情况下,个人隐私应让渡与公共利益,如为侦破案件,相关部门可以搜集或公开含有个人隐私的照片或视频。但不代表进入公共场所者,必然应让渡隐私权。进入公共场所后,个人体重、女性三围、身体缺陷、财产状况等个人信息、私人活动等仍然不得被随意窥视,刺探,公开。

  现实中,绝大部分公共场所如公交车、餐馆、广场等均安装有监控,但根据相关规定,这些监控视频资料的查看、复制、公开权限受到严格限制。然而,直播平台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在进入公共场所的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其一言一行通过网络平台加以直播,必然给人们带来不适和担忧。

  试想,当一个人的吃饭动作、走路姿势,与何人结伴活动,或者是一些暧昧、夸张、不雅观的动作都会被众人围观、品评,将是何等的不自在和没有安全感。而且,一些消费者安装在家中的监控视频资料也会“被直播”,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如前所述,虽然商家和直播平台会以贴纸方式加以提示,但要知道,作为人们的基本人格权,并非他人提示之后就该被“侵犯”的。何况,这一侵犯他人基本权利,规避己方主要义务的格式条款、店堂告示,根本没有法律效力,直播平台及商家依然构成侵权。

  简而言之,互联网世界不是法外之地,直播不能以侵犯他人基本权利为代价,这是底线。安装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所获取的视频资料必须被严格保存,不得被随意泄露和直播。在直播平台不能完全避免无辜公众“被直播、被围观”的背景下,还是应釜底抽薪,关闭直播平台。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公众隐私权,不把人们当“舞台上的猴子”来戏耍,回到用户至上的初衷。(史洪举)

  ●建言

  水滴关了 法规监管跟上

  今年4月左右,多家媒体报道“各地学校和老师利用水滴直播平台分享课堂画面”,涉及范围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生多个阶段,直播场景多为教室。“这个班级我看了两个月,谁和谁熟悉,谁和谁谈不来,还有谈恋爱的,我都知道。”而据报道,在“水滴直播”平台上,游泳池、盲人按摩馆、酒店大堂、内衣店也被人拿来直播。更令人哑然的是,2016年5月11日,360攻防实验室还发布了中国首份《国内智能家庭摄像头安全状况评估报告》: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近百个品牌的家庭智能摄像头进行安全评估测试发现,近8成产品存在用户信息泄露、数据传输未加密、APP未安全加固等安全缺陷。

  “水滴直播”下架了,但监控类直播平台的监管该提上议事日程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早就明确规定,直播平台对于直播内容负有“审查义务”,对于平台播出内容应承担第一道监管职责。同时,今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亦强调网络运营者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凡收集、储存、处理和转移个人信息,应明确与被收集者沟通,并在进行上述操作前得到被收集者同意。“水滴直播”的摄像头指向私人的时候,仅仅商家举手表态能算数吗?

  如今,“水滴直播”关停了,但事情并没有结束,而且也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在这个“农村小伙直播种地月入10万元”的年代,在“未来三五年直播行业规模很有可能超过电影市场”的年代,为其立下权责的规矩,给其划清法纪的边界,恐怕是比耍嘴皮子功夫更重要的事情。总之,关停“水滴直播”并非剧终之举,法规跟上、监管跟上,直播行业与公民权益才不会沦为鱼和熊掌的关系。(邓海建)

  ●观察

  一关了之 不是治本之道

  互联网时代,便捷性与开放性是毋庸置疑的,与之相伴的问题同样也不少。以智能摄像头为例,借助互联网,分分钟就有可能成为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偷窥间谍”,加之一些直播平台的审核不严,极容易让用户的私密生活直播于网络,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不过,诚如360公司所言,“直播与安防监控,在360智能摄像机上完全是两件事,绝大部分摄像机的用户都是用来做监控的,做直播的用户,需要经过数道复杂的流程才能发布直播。”这就意味着,用户的隐私被无辜直播,绝非智能摄像头和直播平台单方面之错。若不经过一定的程序操作,直播并非能够实现。

  个人隐私被直播,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则自己的故意或者是无意,启动了直播功能;二则智能摄像头IP、账号和密码被黑客破解,从而导致的“被直播”;三则是一些违法违背道德商家或个人的故意为之。这些均有可能让我们成为“被直播”的对象,尤其是在不知情之下,让个人隐私以及个人安全直接受到侵害。

  360公司“关闭水滴直播”,虽能避免个人隐私被直播,但是也会侵犯一些用户的权益。比如,一些用户习惯了在360水滴直播平台上使用直播功能,或者观赏直播的权益,无疑被“剥夺”了。直播是技术,更是许多年轻人习惯的娱乐方式之一,直播出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一关了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更何况,水滴直播关闭了,也不排除会有其他公司产品以及互联网直播平台跟进。如果不根治,即便关停再多的直播平台,也无济于事。当人人都有被直播、被偷窥的担忧时,科技带来的只能是恐慌不安。这时,需要的是法律的完备,企业的自律,以及个人的防范等多方面同步给力。(杨玉龙)

  ●论道

  技术危机 需要伦理化解

  在这场争议中,直播要“征得所有被直播人的同意或是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这件事谁来做?平台和用户都有责任。

  对平台来说,尽管已经尝试了AI等技术,还是有很多情况无法对直播中所有人脸百分之百进行处理。靠平台监管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用户来说,如果是非公共利益方面的内容,商家根本就不应该去直播,即使全面告知也不行。但是要控制所有用户都不违规,这个任务更加不可能完成。有人呼吁相关法律出台,即使有法律,治理成本也相当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带病”探索,不如先停下来,等相应的条件完备时再做考虑。

  所以,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具有标杆意义。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也造就了一些人狂热的技术工具性崇拜。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共享单车乱象,一个因素就是在车锁、定位、押金等技术不成熟时急于进入市场,这固然可以让技术在市场中慢慢成熟,但由此付出的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也不可忽视。

  从无人超市的冷清到手机APP滥用隐私权限普遍等现象,都说明技术不是万能的。工具理性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这就需要让价值理性来对此平衡,通过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

  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的意义就在于,工具理性不能超越价值理性。即使技术再先进,也不能主观或客观地损害公共利益、损害任何一个人应有的权益。这对那些还在以技术为幌子,罔顾公共利益而大打法律擦边球和钻监管漏洞的企业,可谓一个提醒:如果做不到合法合规,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丁慎毅)

  ●三言两语

  关了水滴,还要谨防其他类似的平台出现。

  ——笑笑

  这种平台,如果无法管理,倒不如停用。

  ——倾葱

  直播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但同时,必须做好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麻烦的准备。

  ——何力

  一个人吃饭、娱乐,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在网上围观,想想确实太可怕了。

  ——占琳

  我想知道,那些和水滴直播功能类似的平台,什么时候也关闭呢?

  ——小阿

  安装监控就是为安防,为什么还要做个平台直播?

  ——李可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