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终于不用为接送孩子上学操心的家长们又遭遇了新烦恼。咋回事儿?孩子们的暑假作业五花八门不说,还几乎都要求家长配合:有的要求预习未来一学期的内容,有的需要孩子做几样“非遗”手工艺品,还有的让孩子做调研写报告、看歌剧写感想……光是听着就让人“头大”。
在很多家长的记忆里,暑假作业不过是写完一本《暑期生活》、练几篇字之类,边玩边学就能完成。可现如今,孩子们的作业已然越来越多元。有些项目固然实现了寓教于乐,起到了良好效果,但也不乏一些沦为家长负担。比如动辄要求孩子把下学期的所有内容预习完毕,抢跑步子迈得着实太大。比如实践活动不是“非遗”制作、学术论文,就是逛展览、看演出,但种种“高大上”内容小朋友哪能消化得了?各科作业齐上阵,哪个都不轻松,累积起来把假期填得满满当当。单凭孩子的能力,难以完成这些超前、超纲又超量的作业,到头来还得父母代劳,也难怪不少家长盼着学校早点开学。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仅效果不彰,还荒腔走板了?单从一个作业就能看出些许端倪。老师们布置这些新式作业,其中考量不难理解,就是为了践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问题在于,花样是越来越多了,要求也水涨船高了,却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班做手工,那个班就搞发明;这个学校鼓励参观游览,那个学校就倡导实地调研……在“万花筒”般的比学赶超中,孩子们没有摆脱题海折磨,做花式作业耗费的精力更多。另一大变化就是,家庭作业不再是孩子负责写、老师负责改的“二人转”,变成了“教师领导下的家长负责制”。家长的角色再也不是纯粹陪伴或偶尔签字的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局内人,甚至成为主角。
但仔细想想,这种家长主导、孩子配合的“表演”有什么意义呢?作业的使命,无非是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即便安排些实践项目,也是锻炼与孩子年龄相符的能力素质即可。如果只是为了显示多元与高端,就搞些花活儿,不仅违背了客观的教育规律,更让攀比之风吹进了课堂。家长的心理太容易理解了,个个都望子成龙,都不愿意自家孩子落于人后。既然作业需要家长参与,那必然要竭尽所能。到头来,孩子几乎靠边站,作业成了家长实力比拼的舞台。即便学校与家长的初衷都是为了支持孩子学习,但最终结果显然南辕北辙。
平心而论,这些道理家长们何尝不懂?但面对这种大气候、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又有几个能甘当“清流”、勇敢说不呢?从这个角度看,让家庭作业不再折磨人,还得指望学校与老师主动反思。我们相信,只要撒了合适的肥、浇了适宜的水,花朵们就能自然地生长拔节。揠苗助长、硬拗造型,景观虽好,但终究是花架子。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