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大病兜底“好经”被念歪

2018年06月12日 07: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兜底工作是推进并落实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举措。强有力的大病兜底政策切实降低了贫困人口的看病负担,很多贫困患者从中受益。但在西部一些省区,个别并不充分具备条件的地方,“超能力”实施救助政策。过度兜底导致怪相频出,贫困患者住院“赖床”不走、小病大治,儿女想办法与父母脱离关系,甩包袱给政府……

  对此,网民表示,大病兜底的政策是好的,使一部分看不起病的患者能得到医治,值得推广,但在个别地方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好经被念歪”的现象。网民建议,地方应该进一步细化工作思路,加强监督和管理教育,填补医疗卫生制度的相关漏洞,实现精准救治。

  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到2018年底前,组织对“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里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对上述疾病实行单病种付费,控制费用总额,同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作用,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及保障水平,扩大专项救治的人群及病种范围。

  不过,报道称,由于看病住院的贫困人口激增,加之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医保基金支出的增速明显快于筹资的增速,许多贫困县医保基金突破了警戒线,“兜底”吃力。医保基金压力加大的原因包括,基层对大病病种没有统一的认定,有的地方大幅增加大病兜底病种,有的地方干脆将医保范围内的疾病都当作大病对待。

  网民分析,医疗费用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过度医疗。近年来,不论是贫困地区还是非贫困地区,“小病大治”的报道也经常见诸报端。网民“leeblowsun”说,医疗制度应该把有限的医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过度医疗,小病大治,慢病住院,浪费的是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医保资金,使那些需要救命钱的病人得不到医治,这不是作恶?”

  网民“周俊生”建议,国家在切实负起对大病医保的兜底责任的同时,还需对我国药品流通市场进行改革,实行医药分家,减少流通环节,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来降低虚高药价。同时还应将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以此来保障医保基金不发生“财务危机”,保障大病保险制度的顺利推进。

  (记者 曾德金 整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