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校边“手机网吧”不是套餐是毒餐

2018年04月28日 13:55   来源:东方网   陈海荣

  “文具店里租用手机1块钱1小时”“买杯奶茶就能畅玩手机游戏”……乍一听还以为是某种新兴业态,但如果这些店铺都在中小学旁边,这种服务只面向未成年人呢?记者近日从江西南昌、九江等地了解到,一些中小学附近的不良商家为了牟利,按小时或按套餐消费的方式,诱导未成年人长时间沉迷手机游戏,让家长和校方非常担忧。(4月27日《北京晨报》)

  校边文具店、奶茶店等,虽是小本经营、微利买卖,但因其靠近校园、客源不愁,故而往往也成了商家必争之地。由今看来,一些地方的校边店,利用学生资源丰富的优势,生财有道地悄悄搞起“手机网吧”,且美其名曰算是“套餐消费”,只要花10元钱买杯奶茶,就可以边吹空调边玩手机云云,则真的让人“佩服”其“目光长远”,盯住校边开小店居然有如此用心和算计。

  校边“手机网吧”,看似改头换面的黑网吧,却又打着“擦边球”,让闻讯而来的有关部门,执法板子高高举起后,只得无奈地轻轻打下。因为,尽管国家明文禁止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并规定中小学校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院内不得设网吧,违者严惩;但面对“手机网吧”这种变招,由于其“既不符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关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界定,也不符合关于计算机装置的界定,实施处罚缺乏法律依据”,执法人员只能“禁其行而难以罚其恶”。

  “手机网吧”不是套餐是毒餐。未成年人的自我克制能力本来就弱,用“1元1小时”或“买杯奶茶送玩手机”的诱饵,必然会将学校和家长筑起的防止网瘾安全墙打开缺口,进而昧着良心地大把逐利。而且,借着文具店、奶茶店的堂皇幌子,放任那些小孩子们大玩特玩手机游戏,不仅比常见的黑网吧更具隐蔽性,也就更易引得享受“套餐”者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其中且难以自拔。那么,这样的“娱乐毒餐”,其潜在危害又怎能不让人忧心如焚?

  校边“手机网吧”,虽说暂时不能以黑网吧重拳治之,但就其形式、性质和毒害等方面而言,则未必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与滞后,不能继续成为有心无力的管治软肋。事实上,很多“游戏规则”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靠的就是现实盲点的警示与促动。这方面,媒体和社会对此种“手机网吧”的指斥日增、喊打已响,便说明堵漏补缺的依法禁止和处罚,须得尽快拿出实质举措与行动了。

  不必讳言,“手机网吧”的重灾区,无疑是那些校边店。循着某种现实语境,有网友就已在吐槽:要是那些营业用房正是来自学校,想问问租到房子的都是些什么人?可见,就目前来看,下大力气消除校边“手机网吧”的萌生和蔓延之风,学校的真正努力、主动而为,未尝不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关键治点。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