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追捧“智能化”让尝鲜变踩雷

2018年04月24日 13:51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80后”北京市民刘先生最近刚装修了房子,为赶潮流,给新家装上了不少智能家居:能用手机远程操控的智能电视、智能门锁,能用语音开关的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空调……本想期待体验“黑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其实生活并没有因此便捷多少,只是从按一个遥控器和另外一个遥控器,变成了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又一个软件。(4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智能化”概念炙手可热,表现最为积极活跃的,显然非家电、家具企业莫属,在这样的概念之下,从扫地机器人到智能电视;从智能门锁到智能空调……,市场上的智能化产品可谓是应有尽有。而站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觉得智能化家居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高效、便利;另一方面也生怕自己落在了时代的后面,纷纷甘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当消费者花费了大价钱把这些智能家电、家具搬回来,实现了“家居智能化”,却发现现实效果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至少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期待。比如有了智能门锁,到了家门口要掏出手机打开APP,输入密码才能开门,在时间和效率上,似乎还没有从口袋掏出钥匙开门来得高效。再比如智能洗衣机,能够接受自己的语音指令进行工作,但是对于从老家来的父母,因为语言带有家乡口音,洗衣机就识别不了,结果害得老人还得用手洗衣服。所谓的“智能化”尝鲜,已经成了踩雷。

  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也有很多,比如一些家具家电企业过分夸大了自己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并没有那么智能化,让消费者倍感失望。而在这其中,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消费者,同时也引起相关企业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那就是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甚至缺失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技术应用和产业链条打造,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也成为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遭到消费者吐槽的焦点。

  因为缺乏标准化体系,相同类型的智能化产品普遍存在协议不兼容的问题。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手机客户端。智能产品厂商各自为战,谁都想用自家的技术标准,不愿互相妥协。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没操作一种智能家电,就得打开一款APP,然后输入相关的指令、密码,何来便利可言?真正的智能,显然不是多个手机应用控制的智能硬件的累加。

  对此,消费者只能通过自己的吐槽把意见表达出来,而真正需要采取行动的,是企业,是行业协会,是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推动之下,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改善售后服务的基础之上,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建立行业统一规范,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这样智能化才能名副其实,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天。而在此之前,消费者还是耐心一点,不要被智能化的噱头所迷惑,盲目追捧得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