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盲目追捧“智能化”让尝鲜变踩雷

2018年04月24日 13:51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80后”北京市民刘先生最近刚装修了房子,为赶潮流,给新家装上了不少智能家居:能用手机远程操控的智能电视、智能门锁,能用语音开关的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空调……本想期待体验“黑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其实生活并没有因此便捷多少,只是从按一个遥控器和另外一个遥控器,变成了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又一个软件。(4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智能化”概念炙手可热,表现最为积极活跃的,显然非家电、家具企业莫属,在这样的概念之下,从扫地机器人到智能电视;从智能门锁到智能空调……,市场上的智能化产品可谓是应有尽有。而站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觉得智能化家居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高效、便利;另一方面也生怕自己落在了时代的后面,纷纷甘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当消费者花费了大价钱把这些智能家电、家具搬回来,实现了“家居智能化”,却发现现实效果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至少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期待。比如有了智能门锁,到了家门口要掏出手机打开APP,输入密码才能开门,在时间和效率上,似乎还没有从口袋掏出钥匙开门来得高效。再比如智能洗衣机,能够接受自己的语音指令进行工作,但是对于从老家来的父母,因为语言带有家乡口音,洗衣机就识别不了,结果害得老人还得用手洗衣服。所谓的“智能化”尝鲜,已经成了踩雷。

  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也有很多,比如一些家具家电企业过分夸大了自己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并没有那么智能化,让消费者倍感失望。而在这其中,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消费者,同时也引起相关企业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那就是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甚至缺失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技术应用和产业链条打造,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也成为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遭到消费者吐槽的焦点。

  因为缺乏标准化体系,相同类型的智能化产品普遍存在协议不兼容的问题。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手机客户端。智能产品厂商各自为战,谁都想用自家的技术标准,不愿互相妥协。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没操作一种智能家电,就得打开一款APP,然后输入相关的指令、密码,何来便利可言?真正的智能,显然不是多个手机应用控制的智能硬件的累加。

  对此,消费者只能通过自己的吐槽把意见表达出来,而真正需要采取行动的,是企业,是行业协会,是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推动之下,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改善售后服务的基础之上,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建立行业统一规范,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这样智能化才能名副其实,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天。而在此之前,消费者还是耐心一点,不要被智能化的噱头所迷惑,盲目追捧得好。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屏蔽校园手机信号是下策    2018年04月17日
  • ·“抬头日”,请远离手机    2018年02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