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学生作文警示的不单单是父母(图)

2018年04月09日 11:21   来源:东方网   奚居辉

  近日,四川宜宾一名10岁小学生别心雅写的控诉手机破坏亲情的作文刷爆网络,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小学生别心雅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手机是亲情杀手,说爸妈宁愿在网上和不认识的人聊天,也不愿意放下手机面对面聊天,“真是‘父爱如山’,在电脑面前就像山一样雷打不动”。俗话说,小孩子嘴里说实话。小心雅写的这篇作文,充分反映了父母对玩手机的那股痴情劲,表达了渴望得到父爱和母爱的心情。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脑、宽带已进入了城乡千家万户,几乎家家拥有;手机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基本人人随身携带。成了人们学习和工作中缺不可少的工具。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而且也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使人们从中寻求到快乐。这是科技进步的表现,社会发展的必然。

  本来,电脑、手机应该是成为人们学习上的助手,工作中的伙伴,但是,由于有些人没有发挥电脑、手机在学习、工作上的真正作用,而是一味地以此来玩乐,用电脑、手机玩游戏的有之,聊天的有之,谈情说爱的也有之,有的还以此来搞赌博,甚至从事违法活动。玩手机则更加无度,走路玩手机,开车玩手机,开会玩手机;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室里户外,玩手机者比比皆是。由于毫无克制地玩电脑、手机,什么安全、学习、工作,甚至是亲情都抛在了脑后,有报告显示,近年来超10%交通事故案件是由开车玩手机所造成。由此可见,玩手机不仅玩掉了亲情、友情,有的还玩散了家庭,甚至玩丢了性命。因此,窃以为,小学生别心雅写的控诉手机破坏亲情的作文,不单单是对天下所有玩手机父母的警示,也是对云云“低头族”们的真诚告诫。

  童言稚语,直白纯真。当我们每一个人看了这篇作文后,不该是不屑一顾,麻木不仁;而应是深刻反思,吸取教训。改掉玩手机的坏习惯,让电脑、手机真正回归到学习之友、工作伙伴的本意,不再让有孩子发出这内心的呐喊。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抬头日”,请远离手机    2018年02月12日
  • ·飞机上玩手机切莫任性    2018年01月29日
  • ·航班解禁手机 应有规矩在前    2018年01月26日
  • ·手机APP读取用户信息应划清界限    2018年01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