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解禁手机 应有规矩在前

2018年01月26日 07:22   来源:北京日报   范思翔

  近日,多家航空公司陆续“松绑”乘坐飞机时禁用手机的条款,此举无疑为手机“重度使用者”及有办公需求的乘客带来了福音。但便利之余,“令人最担心的事儿”发生了,有人拿着手机自顾自地播放视频、外放听歌,旅途中的清静时光眼看着遭遇沦陷。

  噪声纷扰,给航班解禁手机这件新鲜事平添几分尴尬,而说起来,公共场所的扰人现象却实在是个老问题。图书馆中、电影院里、地铁公交、展览场馆……总有些嬉闹聊天、煲电话粥、大声喧哗者引人侧目,招致抗议。跟这些地面上的空间一样,高空的机舱也属公共场所。虽然航程可长可短,也许只是打个盹儿的工夫,但公共场所不妨碍和打扰他人的基本行为规则同样适用。试想,倘若手机一解禁,人人便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把密闭的机舱当成喧哗的菜市场,你播一个喜剧视频,他放一个摇滚音乐,舱内环境岂不乱了套?更别说声音外放还可能对飞机广播通知造成干扰。说到底,无论是在地上还是天上,但凡扰人,都是规则意识淡薄、文明修养缺失的表现。

  公共空间就得有公共空间的样子,在哪都得讲个规矩。特别是在机舱这样的密闭公共空间,行为举止更需要一定之规加以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开心就好”。所以说,航班解禁手机是好事,可不能匆匆忙忙“一解了之”,作为机舱这一公共空间的管理者,航空公司有必要明确立规矩于“解禁”之前,比如禁止声音外放、要求必须使用耳机等等。多一点事前干预措施,而不是在有乘客抱怨后才做“和事佬”,方是尽职尽责的表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共场所的文明规则,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还以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为例,过去技术条件不具备,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要求务必关上每人的手机,现在技术进步支持开机了,可为了保障大家的清静,同样要求务必戴上各自的耳机。公共生活中,暂时放下自己的“小习惯”,照顾公众的“大感受”,不仅能让处在多重社会关系中的我们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也更利于社会形成人人自觉守规则,公共利益共维护的和谐之风。

  文明与物质,譬如社会发展的两条腿。当技术革新打开一个又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个体的舒适度、便利度不断提升,规则意识、道德修养等文明素质更不能“飞”了。因为,那样一个跛足的社会,既走不稳、也走不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