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PPP模式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有多重意义

2018年04月26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推进PPP模式,最关键的还是要推出一批有发展前景、有盈利前途的项目,真正让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共赢。旅游领域的PPP项目,往往就是有发展前途、盈利前景的项目,推进这些项目具有多重意义。

  为更好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25日中国经济网)

  PPP作为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项目运作方式,就是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作,解决公共基础设施中资金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让民营资本通过与政府合作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获取稳定的可预期收益,可以实现政府和民营资本的双赢。

  推进PPP模式,最关键的还是要推出一批有发展前景、有盈利前途的项目,真正让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共赢。旅游领域的PPP项目,往往就是有发展前途、盈利前景的项目,推进这些项目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大,旅游消费方兴未艾,特别是随着中高收入群体的壮大,对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需求急剧增加。但是我国旅游产品公共市场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旅游道路、宾馆酒店、停车场、商铺以及加油、加气、加电等服务项目供给不足。所以,在这些领域引入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共建,将会提升旅游产品的供给能力,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可以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提升PPP项目公信力。《意见》提出,在旅游景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旅游城镇、交通旅游等九个领域实施PPP项目运作。如果这些项目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成本收益管理,一般情况下是会有稳定的可持续收益的,所以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可以说,政府为社会资本搭建了参与旅游文化建设、实现共同受益的最大平台。同时,对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领域来说,也会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最后,有助于扩大内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旅游消费是我国当前消费的重要方面,对于扩大内需,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PPP项目,一方面扩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让有旅游消费需求和能力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让他们更愿意到国内的大好河山走走看看。因此,旅游领域的PPP项目,将有效提振国内消费需求。更进一步说,通过PPP项目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激发农民的消费愿望。这一庞大群体消费能力的增强,对于提升我国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数字经济开启文化旅游新预期

     全域旅游送春风 民宿经营知水暖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