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进入“去伪存真”期

2017年12月20日 10:43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2017年正悄然步入尾声,共享经济的热潮今年席卷全国,“共享”也被评选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但与此同时,押金难退、关停跑路等负面新闻频发,共享行业开始大浪淘沙。有媒体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将近19家共享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许多分析文章据此判定,共享经济市场“沦为了死亡重灾区”“就此进入寒冬之中”。事实果真如此吗?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短租房、共享充电宝……经历了2016年的资本疯抢,2017年共享经济日渐壮大,新业态不断涌现,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平台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参与分享人数达6亿,提供服务人数约6000万。从数据上看,共享经济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共享+”业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共享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元,共享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从政策上看,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不难看出,共享经济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任何唱衰的言论都很难站得住脚。

  共享经济方兴未艾,但发展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共享企业资金链断裂,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其中又以共享单车最为明显。今年以来,悟空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共享单车项目相继停止运营,并且引发了押金退款难题。按照几家企业公布的用户数粗略估算,难以退还的押金涉及金额近10亿元。再比如,共享马扎、共享篮球、共享家具、共享洗衣机、共享KTV、共享健身仓、共享宿舍、共享电脑、共享书店、共享办公室、共享奢侈品、共享充电桩、共享冰箱、共享零售空间等一系列共享项目因缺乏足够多的用户群体,大多无疾而终。但是,这些并不能佐证共享经济前景黯淡,原因很简单:一是市场竞争所致,当许多企业蜂拥而至某一行业时,就应当预见到处于行业末端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二是许多共享项目有名无实,只是披着“共享经济”的外衣,实现宣传和融资的目的,除了噱头,几乎没有什么价值,终究要现原形。

  虽然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乱象,但繁荣发展的大势并没有改变。目前的这个阶段,更像是“去伪存真”期。个别企业的关停倒逼,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而只是把那些竞争力差、消费体验差的淘汰出去,留下更具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的“真共享”。换句话说,不是共享经济本身存在问题,也不是共享经济没有未来,而是那些“伪共享”、跟风式共享在根子上就走偏了,所以注定是没有可持续的明天。只要有创新创业精神,只要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还会有更多共享经济领域出现。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会占到GDP的10%;2025年预计达到20%。不过,在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规范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避免无度的烧钱玩噱头,避免涌向同一个行业的跟风式共享,避免损害到消费者的权益,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等等。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不会在短期内便走向成熟完善。共享经济也是如此。从很大程度上说,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是共享企业必须要跨越的发展阶段。对此,要客观看待,既不能无视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监管,又不能只看到问题而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