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套餐变“餐套”,监管该出手时当出手

2017年12月18日 07:11   来源:红网   陈庆贵

  近日,江苏出台全国首个电信资费行为规范,要求运营商自主制定电信资费方案时,遵循公开、公平、诚信原则,科学合理,简单清晰,简化套餐结构,减少套餐数量,规范标价行为,所有套餐都必须公开公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监管对电信运营商套餐乱象出手规范,无论如何,应当为之点上一赞。

  应当说,在全民智能手机以及手机更新加快的当下,国人已离不开网络服务。我之所以对监管部门规范电信资费行为盼星星盼月亮,是因为我被乱七八糟的电信套餐不明不白地“请君入瓮”,已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而且受精力时间所限,几乎每次都选择无可奈何忍气吞声。比如,多次因为听信服务小组的花言巧语,相套餐信“免费赠送”的手机、话时、流量等诱人馅饼,致使多部被“送”手机因为质量配置太差,至今还躺在家里睡觉。虽然几乎每个套餐包月话时流量都用不掉,但每回都因合同期未满,每月仍要被扣掉未用而白送的包月费。于我而言,加入套餐大抵均非出于需要和自愿,而是经不住服务小姐“把稻草说成金条”三寸不烂之舌的诱导,加之读不懂像天书一样的套餐合同条款,进而不明就里半推半就地签字接受了事。接受结果自然殊途同归:支付了超出实际消费需要和未享受服务的冤枉钱,换来的却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的赠品手机闲置。不客气地说,有些所谓的套餐,早已变味为“餐套”——让人不明不白稀里糊涂“自愿接受”的运营商的吸金圈套。

  套餐乱象成为千夫所指,早已是当下不争事实和公开秘密。据江苏省物价局相关官员介绍,从近几年举报投诉咨询情况看,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费不透明和套餐过多过乱等方面。在我看来,有些套餐之所以变味为“餐套”,成因无非在三:一是运营商推出套餐太多太滥浑水摸鱼,让用户只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被动选择;二是误导宣传请君入瓮,五花八门的宣传口号让用户眼花缭乱丧失独立自主判断的理性和能力;三是“送机送话费送流量”诱惑让人上当受骗,“免费赠送”成为营销屡试不爽的“催情水”和“蒙汗药”。江苏出台规范,要求电信运营商减少简化套餐数量,规范标价行为,不明码标价或价外收费,强制用户选择套餐,通过虚假手段诱骗用户接受资费产品或者服务,低于成本恶意倾销,实施价格串通等7种行为被明确列为违法违规行为,将被依法查处并记入价格信用档案,对失信者将公开经营者信用信息。如是剑有所指出手棒喝,可以说接近了有的放矢一矢中的。

  如果仅仅是因为误接受套餐每月多把些冤枉钱,尚可承受损失自认倒霉的话,用户误操作或运营商擅自更改约定资费方案,有可能致使套餐变成“餐套”,进而产生异常费负无底洞则让人防不胜防。缘此,江苏今番除规范套餐明码标价外,还要求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免费查询服务,一旦发现用户电信业务出现异常费用时,运营商应当尽可能迅速告知用户,并采取相应措施。要求运营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用户选择其指定资费方案,不得擅自更改与用户约定资费方案;不得在未经用户同意情况下提供服务并收费,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服务内容或者收费标准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至少提前24小时告知用户,并保存用户的确认凭据。这些规定,堪称为防套餐变“餐套”加上了双保险。

  虽然电信运营商与用户是平等民事主体,但电信服务资费基于天然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在签订电信资费行为协议时,用户天然居于弱势从属一方,极易被动选择甚至上当受骗。保障运营商与用户协议恪守公开、公平、诚信原则,监管部门既义不容辞,更责无旁贷。由是,防套餐变“餐套”,监管部门理应该出手时便出手。否则,不仅损害电信用户权益和运营商声誉,还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损及监管公信力和满意度。作如是观,江苏为各地监管带了个好头。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