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盲目招商,不如规划先行

2017年11月28日 08:37   来源:人民日报   金正波

  乡村振兴,发展经济、繁荣产业是基础。产业如何兴旺?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难处,必须立足特色,寻找出路,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发展,底子薄、基础弱,需要寻求外部支持与合作,招商引资是一种经常性的做法。吸引企业在乡镇安家,能为农村带来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促进产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招商引资,成功的案例很多,但问题也不少,比如本期读者来信反映的诸多问题:一些污染严重、早已在沿海发达地区被淘汰的企业,被当作“财神爷”请到乡镇;一些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指标,大搞摊派,全民招商;土地流转了,资金垫付了,招商项目却迟迟不见落地,成了“半拉子工程”……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不相同,招商引资一哄而上,结果没帮上忙还添了乱。无论是污染进村,还是“全民招商”,究其原因,还是发展理念出了偏差。其实,与其盲目招商,不如先认认真真搞好规划。

  请专家把脉,搞好产业发展布局。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上聘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减少引进的盲目性、冲动性,不能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打乱撞。比如,有的地方风景宜人,环境优美,可以在旅游开发上下功夫;有的地方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既能解决农副产品运输难、销售难的问题,还能提高附加值;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产业更新换代,进一步做大做强,等等。结合区域实际,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合理布局产业,寻找商机,打造亮点。

  发扬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农民对生于斯、劳作于斯的土地,不仅熟悉情况,更充满感情。问问老百姓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多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量。倘若拍脑袋决策,只凭主观意愿出发办事,老百姓不买账,引进来的企业又岂能长久?有一些地方罔顾老百姓心声,引进高污染企业,致使庄稼减产,村庄遭殃,民怨不小,最终只能灰溜溜收场。反之,如果真心实意征求群众意见,不仅能让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还能争取乡亲们支持,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顺利进行,企业也更容易扎根下来。

  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还不如领导一句话”,话虽夸张,也的确反映了一些地方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在前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出台后,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仅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更有可能让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导致老百姓信心动摇、热情不再。农村家底本来就薄,发展更经不起折腾。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要县乡村联动,集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稳扎稳打,才能顺应农民新期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