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审委员追究既往才能警示当下

2017年11月22日 10:35   来源:东方网   江锡钰

  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就职仪式,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强调,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11月21日《证券时报》)

  从报道的图片上看到,这次发审委就职仪式,委员们都面对国旗和宪法、证券法进行了宣誓。而这届发审委员上任后,果然不负众望,在新股审核中严格把关,一个月来,审核的新股中,31家企业首发项目过会,16家被否,5家暂缓表决,IPO发审通过率为59.61%,不及六成。如此低的通过率,创造了历届发审委发审新股的最低纪录。可以说,新一届发审委委员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誓词。

  刘士余等领导要求发审委员们,始终牢记资本市场的人民性和“三公”原则;具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及时拥抱新技术、洞悉新业态;坚决做到“不收钱物、不炒股、不吃请”,不买上市公司原始股;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作出独立的判断;对于不合规的企业,勇于投否决票。如果以后历届发审委都能如此严格把关,那资本市场的朗朗晴空也就值得期待了。

  而要让本届和以后历届发审委员们都能严格把关,不仅从今以后所有发审委员都应对所审核的公司终身负责,对十七届以前的发审委员同样需要一视同仁,经他们手送上市的公司,发现问题同样追责。只有追究既往,才能警示当下。否则,即便本届发审委员在国旗下宣誓了,也难免不心生侥幸,违规逾矩。对人性的弱点是不可不察的。

  事实上,现在沪深两市上存有疑点的公司并不罕见。近年来上市的企业,刚上市就业绩大变脸,已经不是一家两家。一些高管变着法地减持自家公司的股票,甚至清仓式减持,如果没有猫腻何至于如此不自信!对这些存疑的上市公司,如果不是烂到根就不查,那很可能放纵当年作弊获利的发审“金手指”。如果能翻翻旧账,发现问题公司就追究当年发审委员的责任,那不仅可以警示当下和以后的发审委员,彰显公平,更能震慑那些企图通过粉饰业绩,造假上市的垃圾公司,也可以缓解拟上市公司的存量压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而这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最终受益者是中国资本市场,是亿万投资者。这也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和最有说服力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