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思考:痛得真实,才能走得更远

2017年11月09日 09:25   来源:工人日报   方大丰 罗筱晓

  又是一年记者节。

  职业生涯的漫长、艰辛和各种酸甜苦辣,如同一场考验意志和能力的毅行——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不禁想起上个周末,我们“一老一少”两位记者参加的那场百公里毅行活动。

  “湖南百公里”已举办十余年,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徒步活动”。从长沙步行到湘潭,休整一晚后再步行到株洲,全程近100公里。每次都有上万人参与其中。

  从长沙到湘潭,高铁只用14分钟,驾车大约半个钟头。但当丈量工具变成了双脚,一切都不一样了。历经近11个小时6万余步,我们终于走到了半程的终点。出发前,组织者对我们说:“前半段大家都一样,拼的就是谁能在最后5公里,顶住那口气。”事后想想,所谓“顶住那口气”,真就是靠毅力和韧性,抵抗心理上的动摇。

  一万多人的队伍,绝大多数是年轻的面孔,而我们两人的平均年龄,正好40岁,算是“中年”了。前15公里,众人都谈笑风生一脸轻松。但3万步是个坎,脚趾脚底起泡、膝关节踝关节疲劳、体力不支等状况逐一显现,想到后面还有3万多步,令人禁不住萌生退意。

  也有一些人,真的搭车回家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方面指的是走到九十里,才算得上行程的一半,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半途而废”是一种“人生常态”。选择继续前行的,一路上撒下汗水,也演绎着难得一见的风景——年轻的情侣们相互搀扶、鼓励着往前走,更多的人,拄着拐杖往前挪。“痛得真实”正是毅行的真谛。

  1917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写下一篇著名的《体育之研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野蛮”在这里作了动词,十足地妙。眼下这段颇有些“自虐”的旅途,正是种对身体的“野蛮”。唯有实实在在的身体先经受住摔打,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才扛得住震荡。

  现代社会不缺乏激情与梦想,但“野蛮其体魄”却是难得的一种修行。“爱读书,爱行走”是本次毅行的主题,这多少有些对“成功学”和“低头族”的矫正。近年来,“身体羸弱”和“急功近利”成了当代年轻人常被诟病的一点。就在同一个周末,湖北襄阳1500名高中生进行了一场40公里的城市远足;合肥某高校则出台了“四年跑完10个马拉松的距离才能毕业”的规定。不论这些做法是否可行,其初衷倒都是为了“野蛮”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为了让人走得更远。

  其实,人生漫长而充满挑战,职业生涯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吃得住痛”才能真正支撑起各种梦想。

  世间道路千百条,唯有出发,方能抵达。有尊严地走向目标和终点,需要毅力和坚守,包括对规则的坚守。毅行最大的规则就是必须全程徒步。沿途也看到有骑上路边共享单车的“行者”;也有人钻进出租车,就朝当天最后一个签到点驶去。艰难地挪动着脚步,我们交流着看法:这些孩子,不会走得太远。

  规则只是一行字,抵达终点获得的也只是一张证书。看得轻,不过一场游戏;看得重,那才是一种要遵从的精神。

  为什么要找虐?行程结束后,我们被问了很多次这个问题。几个脚底满是水泡的女孩子一边缓慢地挪动一边接受了采访。她们说,就是单纯地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我们很喜欢这样的答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