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是广州城市功能提升的契机,要树立“民生亚运”的理念,让市民得到实惠,让大家分享“亚运红利”,这种“红利”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精心组织和办好广州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在中央重大决策场合得到正式提及。作为一年一度的最高级别经济工作会议,在繁多的重大关注之中,不忘为广州亚运留出一席之地,虽是寥寥数字的一句话,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而对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承办城市,这句话所包含的丰富意味,更是值得再三琢磨。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提及广州亚运的这句话,出现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这体现了对广州亚运会的某种基本理念,对广州而言,则意味着某种启示——广州亚运怎样才能成为“民生亚运”?
对一座城市而言,亚运是一个荣誉,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投入,这种成本或投入,有些是有形的,比如道路改造、场馆建设、房屋整饬、河涌治理等等;有些是无形的,比如由于亚运相关工程的集中建设带来的难以避免的堵车成本、绕路成本等等。如何最大限度地让这些成本和投入物有所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尽管必须付出,但亚运对广州人的馈赠也将是丰厚的。一方面,眼下广州为筹办亚运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道路改造、房屋整饬、河涌治理等工程,因种种原因,在民众中引起不同的议论。作为一个日益成熟的公民社会,这种多元化的讨论是很正常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这些由政府投入的重大工程,对当地经济可形成强劲的投资拉动,并可提供可观的本地就业机会,最终会在本地释放为消费力,从而直接或间接促进市民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名义上为亚运所准备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绝大多数会直接转化为“亚运遗产”,成为市民所享的公共服务产品,造福广州人。
正因如此,对“民生亚运”的账要算得细些再细些,要让市民得到实惠,让大家分享“亚运红利”。这种“红利”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换言之,我们应该时刻思考:怎样方能充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亚运契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加快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提升。
一座城市无疑是需要精心打造的。近些年的偏颇在于,在很多城市,其“经营者”们太醉心于炒地皮,却忽略了“经营城市”的其他方面,从而让“经营城市”的提法沾上负面色彩。其实,经营好一座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须臾不忘城市和人的均衡发展。亚运正是广州在城市经营上难得一遇的契机。
筹办亚运的过程,是一种契机,若统筹得当,既可以集中改善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和水系,提升城市之“体魄”;更可唤起市民参与精神、共有家园意识,打造城市之“神韵”。亚运开幕,又是一次契机,一届精彩、文明、创意而节俭的亚运会,将让亚洲的目光聚焦于广州,让广州走向亚洲和世界,无异于为“广州”做一次立体、可信的形象广告。
这些,对于广州在“后亚运时代”吸引观光客、形成创意产业、集聚总部经济等等,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内在推动力,为广州发展高端服务业夯实基础。因此,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亚运,我们要多看几步棋、着眼于未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