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发生了一系列要求清理纪念南北战争中南方将领雕像的事件,甚至为此发生激烈的暴力冲突。就在几天前的伯克利,一百多名左翼示威者将几名右翼示威者围住,对他们喊叫和推挤,一度出现紧张但短暂的冲突。警方表示,他们至少逮捕了13人。
曾为多位美国前总统担任过高级顾问的CNN节目主持人帕特·布坎南,近日惊呼美国正在经历第二次内战。情况真有这么严重吗?
WASP被迎头狙击
在当前美国的思想纷争和拆除南北战争纪念物运动中,公然展示纳粹标志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令人侧目,而在光谱的另一端,一种在中国语境中被称作为“白左”的思想和政治群体,也备受关注。
一般来说,左翼的理想是平等。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的左翼理想主要体现在“平权运动”中,它响应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以1961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第10925号行政令》(即“平权法案”)为标志,致力于推动政府和社会采取“肯定性行动”,来确保求职者和雇员以能力而非种族、信仰、肤色或原国籍被区别对待,这对消除美国社会长久以来的种族歧视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而,左派的平等理想,在平权运动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平等和消除歧视,而逐渐扩充到了社会和政治的各种领域,其思想形态,主要表现为多元文化主义。
美国社会历来是多元的,但“多”中有“一”,即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自美国建国以来,WASP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主流,这即是“美国特性”所在。多元文化主义反对这一传统,它要求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企业等,对移民、少数族裔、单亲家庭、女性、同性恋者等“下层阶级”和不同社会文化群体予以“政治承认”,希望借助议会立法和政府行政命令,扩大和完善社会福利计划,增加教育资助基金,让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在就业、晋升、银行贷款、获取合同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利。
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下,原本志于机会均等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平权政策,在相当多美国人眼中已经演变成“歧视”强势群体的种族优待。比如在特别关系公平、最容易引起关注的教育领域,不少美国大学曾出台措施,对少数族裔和妇女给予特殊优惠,结果是任何一个白人孩子都可能在考试分数高于黑人孩子时遭到投考大学的拒绝,而考分相对较低的黑人孩子可能被录取。
多元文化主义还使“政治正确”成为流行时尚,这使一个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出现了大量言论禁区,而犯禁者将受到有形无形的惩罚。“DNA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D·沃森,就曾因发表关于“黑人智商不如白人”的言论而遭到黑人社群的谴责和美国科学界的抵制,结果因此丧失收入来源,乃至在2014年不得不靠出售自己的诺贝尔奖牌化解生活困难。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可以说是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传统价值观打了一场正面遭遇战。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在少数族裔、女性权利、同性恋等问题上偏向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使其支持者在中国网络舆论场被贴上了“白左”标签。
建国契约尚能持否?
当前美国关于南北战争纪念物的争议,是多元文化主义和“政治正确”斗争的最新一章。美国黑人在声讨被不公正对待的历史,文化左派为他们提供了思想支持,从抽象的道德伦理来说,这些要求和想法没有什么不对,然而,当它面对美国的建国历史时,却撞上了一道铜墙铁壁。
美国的建国叙事,乃是欧洲来的白人群体,在一块新地方建立起一个新国家的历史故事。当年组成“美国人”的那些人,有着相近的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而黑人和印第安人曾长期没有公民身份。这决定了美国的建国动因及其初始,就是有政治边界的,那就是体现在WASP中的美国特性,这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实然和政治契约的关键。
美国作为一个后来所称的“大熔炉”,是要“合众而一”,把其他多元异质都融进美国特性所主导的历史叙事中,而不是多元文化的平行叙事。换句话说,无论黑人、印第安人还是其他有色人种,在美国建国初期并不享有美国公民权,也即并不是“美国人”,美国所谓的“大熔炉”,是以欧洲裔白人的领导权和主导地位为前提的,这个前提如果被损坏,建国契约也就崩溃瓦解。
华盛顿、杰弗逊、杰克逊、罗伯特·李等自独立战争起,经由南北战争延及至今的各种美国“英雄人物”的雕像及其他纪念物品,是美国建国叙事的具体化和美国国家符号的表征。尤其是罗伯特·李,作为一位曾经为南部联邦而战、制造国家分裂的“罪人”,他在黑人眼中是维护奴隶制的非正义标志,而在传统白人眼中,他在南北战争后放下武器、又参与国家重建的经历,却象征了白人内部的和解与国家的重新“合众为一”。
20世纪的民主普及和平权运动,实际上是对“大熔炉”的补充,是作为治理手段而进入美国政治体系的。然而,当民主真的普遍化、权利真的不再有明显差别、少数群体颠覆了传统社会结构时,美国的建国契约如今已陷于瓦解。美国社会和政治中近些年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创建政治共同体时的族群、宗教和文化边界已被突破,它给传统主流人口所带来的心理不适应,可以想见。
一个不再是以欧洲裔白人为人口主体和新教信仰为主流价值观的美国,还是美国吗?建国两百多年来,美国碰到前所未有新的尖锐挑战,是普遍的道德价值与具体的建国理念间的冲突。美国当前的社会和政治乱象,不是在说明美国以往的制度体系是优越还是糟糕,而是反映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制度体系所难以克服的局限。当美国精英们一再说美国的制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时,其实,它的包容仍然是在一定刻度下的包容,美国的建国道统,天然已经设定了限制,决定了它不可能对所有人都能做到完全平等和实现“正义”,而当完全平等的理想成为大音并转变为实践时,必然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激起滔天骇浪。(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