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寒门贵子”的故事传递着奋斗力量

2017年07月17日 07:09   来源:西安晚报   邓海建

  一夜之间,庞众望成了“超级网红”。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先天残疾常年卧床,自己在5岁时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坐着轮椅为他借钱做手术……他还曾多年捡卖废品,补贴家用。就这样,这位农村少年自强不息,顺利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招生测试,获得该校60分(最高)的优惠加分。6月23日,河北高考成绩公布,庞众望取得684分(加分后744分),成为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7月16日中国青年网)

  魏祥的“清华来信”,庞众望的“自己解决学费、不想欠人情”,成为这个招生季刷屏的故事。一个在甘肃,一个在河北,命运的玩笑,残酷而相似;然而在他们身上,亦有着近似的坚韧与拼劲,有着同样的自强与感恩。

  我们无意于消费同类的痛苦来佐证人生的锋利,亦无须靠悲惨的逆境来构筑向上的信心,但,他们上游的姿态,却比任何抽象的正能量更抚慰人心。就像清华回信里那句已成网络流行语的话,“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在鸡汤文反胃的年份,这话打动人心,并非是炫技的辞藻,而是它概括了一种叫人激情重燃的可能:苦一点、痛一点之后,你还可以在阶层流动中重构自己的坐标,你仍能够在社会分化中找到命运的回报。

  “寒门贵子”的故事为何格外暖心?这个问题,早不是什么人生命运的流俗化解读,亦不是穷而弥坚的反人性歌颂,而是扎扎实实指向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公平。高考大省也好、教育强省也罢,毋庸讳言的是,它们往往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不仅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更指明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让更多高分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好大学上,这个问题是教育公平绕不开的现实考量。二是阶层流动性。最好的“梦想成真”,不是偷跑或者加速,而是不管在怎样的“赛道”上,都能奔向一个光明的前程。高考牵动人心、公考高烧不退,背后的因果关联,大约也有这样的关系。

  自古以来,“寒门贵子”的故事就仿佛自带美颜功能,光芒万丈、暖意逼人,它叫人看到奋斗改变命运的可能,让人相信“起而行之”比安于宿命更有益。是的,纵使我们凡庸而不如魏祥、庞众望,但人生辽阔,总有笃信。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