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的故事传递着奋斗力量

2017年07月17日 07:09   来源:西安晚报   邓海建

  一夜之间,庞众望成了“超级网红”。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先天残疾常年卧床,自己在5岁时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坐着轮椅为他借钱做手术……他还曾多年捡卖废品,补贴家用。就这样,这位农村少年自强不息,顺利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招生测试,获得该校60分(最高)的优惠加分。6月23日,河北高考成绩公布,庞众望取得684分(加分后744分),成为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7月16日中国青年网)

  魏祥的“清华来信”,庞众望的“自己解决学费、不想欠人情”,成为这个招生季刷屏的故事。一个在甘肃,一个在河北,命运的玩笑,残酷而相似;然而在他们身上,亦有着近似的坚韧与拼劲,有着同样的自强与感恩。

  我们无意于消费同类的痛苦来佐证人生的锋利,亦无须靠悲惨的逆境来构筑向上的信心,但,他们上游的姿态,却比任何抽象的正能量更抚慰人心。就像清华回信里那句已成网络流行语的话,“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在鸡汤文反胃的年份,这话打动人心,并非是炫技的辞藻,而是它概括了一种叫人激情重燃的可能:苦一点、痛一点之后,你还可以在阶层流动中重构自己的坐标,你仍能够在社会分化中找到命运的回报。

  “寒门贵子”的故事为何格外暖心?这个问题,早不是什么人生命运的流俗化解读,亦不是穷而弥坚的反人性歌颂,而是扎扎实实指向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公平。高考大省也好、教育强省也罢,毋庸讳言的是,它们往往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不仅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更指明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让更多高分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好大学上,这个问题是教育公平绕不开的现实考量。二是阶层流动性。最好的“梦想成真”,不是偷跑或者加速,而是不管在怎样的“赛道”上,都能奔向一个光明的前程。高考牵动人心、公考高烧不退,背后的因果关联,大约也有这样的关系。

  自古以来,“寒门贵子”的故事就仿佛自带美颜功能,光芒万丈、暖意逼人,它叫人看到奋斗改变命运的可能,让人相信“起而行之”比安于宿命更有益。是的,纵使我们凡庸而不如魏祥、庞众望,但人生辽阔,总有笃信。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