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员在舆论面前切忌“鸵鸟心态”

2017年07月12日 07:33   来源:红网   何浩民

  最近,一段采访视频在网上火了。据媒体报道,有记者前往陕西旬阳县水利局调查“河道非法采砂”一事,该局下属的河务局局长杨必领面对媒体,坚称自己“不是河务局的”,并一再否认其身份。事后,旬阳县水利局回应称,杨必领目前正接受县纪检监察部门调查。(7月11日《新京报》)

  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进沙里,以为看不见就安全了。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

  出现“河道非法采砂”的舆论事件,身为河务局局长,杨必领本应该第一时间“现身说法”,这不仅是河务局局长的职责所在,也是一位领导干部应有的勇气和担当。然而,在面对记者采访调查的时候,这位河务局局长却不敢发声,不愿发声,甚至还以“我不是河务局的”的可笑办法来“糊弄”记者,试图回避采访、逃避舆论。连自己的局长身份都不敢承认,这与“埋头鸵鸟”有何区别。

  一句“我不是河务局的”,或许是“不知所措”时的搪塞,在群众看来不过是类似“掩耳盗铃”的一个笑话,却反映出一个干部是否忠诚老实、干净务实、敢于担当。尤其是身为河务局的“第一责任人”,对“河道非法采砂”的舆论事件“不理”“不睬”“不管”,在难事、烦事、棘手事面前玩“躲猫猫”,这种不负责的态度只会让公众寒心,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局长自称“我不是河务局的”,同时也折射出“鸵鸟干部”们“为官不为”的懦弱心态,表现在在其位不谋其政,责任意识淡漠,碰到难题就躲避,见到问题就推诿,遇到矛盾就绕道,面对压力和阻力就妥协。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件,碰到难啃“硬骨头”的时候,总想捂着盖着,欺上瞒下,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只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不得不说,舆论面前,态度往往比困难本身更重要。领导干部能否直面困难,取决于其有没有心怀群众。如果打心底就没有装着群众,总是“怕”字当头,怕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怕自身不硬,“拔出萝卜带出泥”,缺乏直面问题的责任与担当,不愿为群众挺身而出,又怎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其位,谋其政。”舆论面前切忌“鸵鸟心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敢于担当,在出现舆论事件后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第一时间站出来说明真相,敢于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同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进行处理,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到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也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