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会荒”,方法总比困难多

2017年06月28日 07:33   来源:红网   沈道远

  一边是村干部抱怨如今的村民会议“不好组织”,一边是村民直言许多事村干部碰碰头就定了,群众容易被会议遗忘。近日,记者走访河南郑州、漯河、许昌和开封等4地市发现,“村干部三天两头到乡政府开会”成常态,而在有的地方村民会议却难见踪影,多地村民说不清谁是本村村委会主任。(6月27日新华网)

  村干部陷“会海”,村民遇“会荒”,如此鲜明的对比,正是不少农村的真实写照。一些地方,村干部三天两头到当地政府开会,颇有几分“会贩子”的意味,而与之相反,村民会议则处于“撂荒”状态,甚至部分村民连本村村委会主任都不认识。村干部的“会海”问题,经媒体报道之后,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加紧治理,出台政策,精简会议,可是农村“会荒”谁来治理呢?又该如何治理呢?

  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传达“三农”政策,亦或是发展村上集体经济,都少不了要召开村民会议。从客观上讲,农村召开村民会议的需求是很强的,可是为何农村还是会遭遇“会荒”呢?

  首先,村干部不想开会。一些村干部认为,现在村民都是各干各的活儿,各挣各的钱,集中开会是多管闲事,各种政策文件,网络上都能查询了解,因而不愿开会;少数村干部干群矛盾尖锐,害怕群众在会议上提意见、当面“发牢骚”“指鼻梁”,因而不敢开会;一些地方外出务工人员多,干部怕麻烦,集中不到一块就懒得去召集,因而不能开会;村干部不是公务员,大多由农民“兼职”,自己也要养家糊口,迫于经济压力,于是能不开会就不开会。

  其次,村民不愿参会。一些村因为经济贫困,外出打工者很多,村里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和留守儿童,更有甚者就是“空心村”,试问哪个村民会大老远跑回来参加村民会议呢?这中间的经济账,村民是算得很清楚的;加之,一些村召开村民会议,村干部只会念文件、通知,没有实质内容,村民除了闲聊、打瞌睡,根本没有收获。这样村民会议,哪个村民愿意来浪费时间呢?

  村干部不想开会,村民不愿参会,两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可,于是农村“会荒”就这样产生了。也许有人觉得,村民会议开不开无所谓,可是如果村民“会荒”一直这样“荒”下去,迟早是会出大问题的。“基层不牢,地动山摇”,村民不认识村干部,村干部不了解村民,村上经济如何发展?脱贫致富何从谈起?村民“会荒”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农村“会荒”绝对不能再“荒”下去了。

  那么,如何破解农村“会荒”呢?不妨从几方面着手。第一,将村民会议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定点召开会议,将会议主题和村民的利益和关注热点,密切结合起来,激发群众参会热情;第二,在会议的形式上也要注重创新,避免古板的说教,以及读文件,可以结合远程教育、“农民夜校”、院坝会等形式召开,增加会议的“干货”,让会议更加通俗易懂,更加“接地气”;第三,在会议的时间安排上,尽量安排在农闲的时候,比如下雨天和夏日的夜晚等,确保村民有时间参会。最后,对于一些不能参会的人员,如外出务工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等,可以采用打电话、走访上门的形式,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村民会议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方法总比困难多,农村“会荒”并非不能解决,而要看村干部是否肯花功夫去干。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