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共享”不是万能筐,雨伞别随意放

2017年06月26日 13: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可是23日,记者来到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地铁站,竟然已经找不到一把共享雨伞。是被市民借光了吗?经过采访得知,原来地铁站的共享雨伞是被城管执法人员收走了。(6月25日《钱江晚报》)

  “共享”并不天然是经营者的通行证

  “共享经济”是一个充满时代感的词汇,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共享经济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类“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有不少人为了赶上共享经济的快车而绞尽脑汁,与此同时,“盲目共享”的情绪也在部分企业的脑中滋生。也许在不少人眼中,租赁服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就能称之为“共享”,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共享经济需要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而它的基本要求是得符合公共利益。

  缺乏以公共利益需求为导向的共享经济,容易落入盲目泛滥的深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随意停放,共享充电宝的浪费现象,共享雨伞的到处悬挂,都是不符合公共利益的表现。【详细

  “共享”并不天然是经营者的通行证,“共享”也不必然意味着“超前于法律的先进性”,甚至所谓的“共享”很多时候本身都是名不符实的。当“共享”成为一个无所不装的筐,成为了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象,那么现实必将重申真相。【详细

  “共享经济”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耐心

  很显然,对于共享雨伞,杭州城管以占用公共设施资源之名将其“收走”并不违规,而事实上共享雨伞无论挂在街头护栏还是按照共享e伞创始人所言放在桶里,只要摆放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区域,也仅是占用公共资源大小多少的问题,城管部门都能找到将其“没收”的执法依据。而反过来说,离开这些公共区域,无论怎样摆放,不能给用户使用带来便利,共享企业以及共享雨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应对日益增加的共享服务,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科学智慧和包容态度以及执法理念上的与时俱进。【详细

  “共享经济”说到底就是分享经济,是互联网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衍生,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耐心、宽容心,以及创新城市管理的能力,动不动挥动“大棒”压制、取缔,是管理懒政和无能的表现。【详细

  雨伞与市容并不是不共戴天的一对冤家

  “有一利必有一弊”。共享雨伞也出现了有违现行城市管理制度的问题,给市民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使共享雨伞再好,也不能违反城市管理规定。这就对城市管理提出考题,怎样能放大共享经济的优点,消除共享经济的弊端,让它更好造福市民,达到供需与管理三方的最佳契合,共同享用共享经济的红利。共享单车有一个治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的问题,共享雨伞,同样有一个治理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的任务。

  但是应该注意,对待新生事物,尤其是对待显然有益于大众的新生事物,不能一禁了之,而应与时俱进随势而变。反之,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再说,雨伞与市容未必非针锋相对,并不是不共戴天的一对冤家。解决得好,还可能是城市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详细

  微言大义:

  @猫妖的窝:这运营很奇怪,雨伞拿回家是很容易的事情,除非投入大量定点电子租还设备。这样乱挂,盈利模式在哪儿呢?

  @家属院小卖部:不能以共享之名占用公共资源!

  @玩什么奥特曼:自己去申请弄个专门摆放的地方吧,凭什么国家的基础设施成为你赚钱的基石?

  @麦吉丽三部曲神仙膏小芳:可以与很多商家合作,放大马路上真不太合适。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自共享单车在市场上受青睐后,共享产品便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都是此类。共享经济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对新生事物,管理者要有包容心,但运营方在投放产品之初,也该有明确理念,不能借“共享”之名侵占公共利益,毕竟,“共享”不是一个万能筐。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