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噪声污染,“我想静静”并不矫情

2017年06月12日 07:29   来源:红网   刘凤敏

  说到环境投诉,大家可能觉得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肯定最多,可日前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16年相关部门共收到环境投诉119.0万件,其中噪声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各类环境噪声投诉中,工业噪声投诉占10.3%,建筑施工噪声投诉占50.1%。在建筑施工噪声投诉中,夜间施工噪声投诉占90.5%。(6月10日《人民日报》)

  面对这组数据,我说“我想静静”,就是想安安静静地睡个安稳觉,没有吵闹,没有噪声,一觉睡到自然醒。然而,这个简单的诉求显得太奢侈了,因为噪声停不下来。每当夜色降临,广场舞音乐和大合唱轮番轰炸,大排档喝酒猜拳的喧闹声深夜不息,施工工地机器和来往车辆的轰鸣声,甚至居民小区宠物狗的狂吠声……不绝于耳的各种噪声,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这组数据就是千千万万民众的无声控诉,噪声污染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休息和身心健康。面对严重的噪声污染,“我想静静”并不矫情。

  噪声污染是一种“城市病”,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城市公害, 越来越成为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坏了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秩序,必须得“治”。 毫无讳言,噪声扰民问题由来已久,目前是“民不告,官不究”的状况,从近年来关于噪声投诉比例居高不下的事实就不难看出,问题的有效解决并非易事。究竟该怎么“治”、谁来“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实际上,说解决噪声污染“并非易事”,并不意味着不能解决,主要是看我们是不是下狠心、动真格。两天高考期间,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出台了高考降噪办法和措施,诸如禁止夜间建筑施工产生噪声,严格控制市区内机动车随意按喇叭,禁止餐饮业、文化娱乐场所使用高音音响,接受考生集中住宿的宾馆考试期间停止其娱乐场营业,等等。这些措施,确实让各种噪声降了下来,给考生创造了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也足以可见噪声污染只要横下一条心,完全是可以“治”的。

  毫无讳言,噪声污染久而不“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噪音分类太细,管理部门太多,执法主体不明确,造成“九龙治水”,多头管理,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彻底。比如,半夜装运施工垃圾的情形,到底属于建筑施工噪声,还是交通运输噪声、生活噪声,真的很难分清,这导致民众不知道该往哪个“门”投诉,使得一些职能部门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加之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有时很难取证,投诉往往不了了之,之后又会反复继续,致使噪声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

  “越轨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治理噪音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加强自律,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公开举报,更需要执法部门联合执法、重拳打击。不过,整治噪音扰民还必须先走出“九龙治水”怪圈,不妨先由环保部门牵头,其它部门配合,进而形成治噪合力,让制造噪音者无处遁形,让城市安静下来,也让“我想静静”成为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