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无证幼儿园一关了之自然利索,可考虑到我国在2014年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学前教育经费只占3.5%,公共财政政策显然还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持续推进,入园难的问题又在抬头,一些无证幼儿园借机纷纷开张。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即将进入或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56%的受访幼儿家长称身边存在无证幼儿园。
应该说,即便存在误差,这样的比例也是不低的。孩子之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自然无需多言,也正由此,有如此之大比例的幼儿家长能够轻易地接触到无证幼儿园,可见这个市场有多大。
我国对幼儿园实行的是注册登记制。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但管理条例的严厉措辞,并未阻止无证幼儿园的发展壮大。这一方面暴露了相关监管的缺失,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上对幼儿园存在巨大的需求。无证幼儿园并不罕见且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正是入园难问题的鲜活反映。
入园难的问题其实一直就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尽管有关专家对此分析为实际是入好园难,但是从身边的观察来说,入好园自然是难的,就算是入一般的幼儿园也未必就容易。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幼儿园的供给与入园需求存在失衡。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2万多所,比上一年增加1.38万所;在园幼儿4264.83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多人。从2007年开始,无论是幼儿园的数量还是入园人数都一直在增长,但直到2015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依然只有75%。可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毛入园率其实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在近几年是飞速发展的。根据国家教育相关中长期发展纲要的规定,2015年学前毛入园率要达到60%,但2012年就达到了64.5%,提前完成目标。
这种态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在学前教育上的欠账巨大,说明了现实发展要远快于相关规划,还说明了如果囿于规划设定的供给速度,显然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如今全面“二孩”政策正在有序落地,可以预见,在今后一定时间内幼儿园的供需缺口还会继续加大。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5%,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大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以及全面“二孩”政策效果的显现,这个毛入园率有可能打折扣。根源依然是现实的变化比计划快,供需存在失衡。
无证幼儿园的抬头,正是现实情况出现变化的“晴雨表”。无证当然意味着较大的风险。但仅看到风险还不够,还要切实拿出应对之策。将无证幼儿园一关了之自然利索,可考虑到我国在2014年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学前教育经费只占3.5%,公共财政政策显然还有巨大的发挥空间。(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