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欧阳宸认为,今年我国吸收外资开局平淡,但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在不断提升。此外,从评价一国投资环境的指标来看,中国表现优异。外资把更多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投到中国的事实,也印证了中国对外资仍然具有吸引力,我们对自己的市场应该有信心。
2017年,中国吸收外资遭遇数年不见的平淡开局。1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缩水9.2%,制造业和服务业吸收外资双双低于去年同期。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了吗?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中国吸引的外资金额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当前,尽管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但中国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脚步却没有停止。
此外,从理论上看,评价一国投资环境也有一套指标体系,而在这些指标上,中国的表现无疑是优异的。
一是宏观经济稳定。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依然保持着6%-7%的增长速度,宏观经济稳定而且市场规模非常大。
二是政治和社会稳定。这一点放眼全球来说,中国也是最突出的。
三是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是投资者决定能否长期投资并进行大规模投资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
四是法制更加健全。我们的负面清单逐年缩短,而且打造了几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吸收外资显著增加,外资向上海、天津、福建、广东、重庆等自贸实验区投资特别集中。
五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在上涨,成本在上涨,我们面临很多新挑战。但通过积极转型升级,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批人才流向市场,每年高校毕业生有七八百万人,这些都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
正因为中国在以上这些方面表现优异,外资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把更多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投到了中国的市场上。这既体现出外资对我国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也符合我们转型升级的方向。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疲弱、全球跨境投资低迷“旧疾”未愈,又添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新病”,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响应、亚投行逐渐发挥积极作用、我国不断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等都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和相互投资。曾经是经济先行国家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比较多,但这些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增长迅速,比如中国对俄投资、俄国在华投资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见成效,新增外资投资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迅猛。同时,法制更加健全,使得外资敢于以大规模并购的方式来投资。中国的环境对于外资而言是有吸引力的,我们对自己的市场更应该有信心。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投融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欧阳宸)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债市开放提速吸引更多外资入场
“经济日报:以扩大开放促进吸引外资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