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是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去年“降低2.5%左右”的目标相比力度加大,展现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这也是一个“踮起脚尖”可以实现的目标,有助于各地在实践中把握好“破”与“立”的关系,避免因压力过大而“跑偏”。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2024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了3.8%。但如果算5年的总账,“十四五”时期前三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能耗强度降低的进度滞后于预期。这也意味着,虽然去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但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需要今年付出更多努力。此外,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加速形成,也倒逼我国通过更严格的能耗控制提升产业竞争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切实以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
节能降耗目标并不是越高越好,必须平衡好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2025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各领域用能仍将刚性增加,各方面用能需求都需要得到有力保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经济正常运行。